【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一肩挑多担 西沙“观海人”——访自然资源部西沙海洋环境监测站-中工新闻-中工网

中工新闻

图片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一肩挑多担 西沙“观海人”——访自然资源部西沙海洋环境监测站

2019-04-22 10:26:35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王浩展在介绍气温、气压、空气湿度监测设备的使用 摄影:高宇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高宇):自然资源部西沙海洋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西沙站)最早成立于1959年,1988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海平面统一编号的海洋观测站之一。自建站以来,西沙站为周边海域发展、海洋预报减灾、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了海量的数据资料。

  西沙站位于三沙市永兴岛,观测点紧邻海滨。该站开展的监测工作包含气温、气压、降水、湿度、风向风速、能见度、海发光、水温、盐度、潮汐、海浪等诸多项目。

  与此同时,西沙站还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也担负着海啸预警观测系统,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西沙海洋大气温室气体本底站等观测项目,承担了西沙海域海洋观测资料的获取、分析处理、传输报送工作,为所在海域的海洋预报和发布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参与所在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及报送工作,西沙永兴岛海气二氧化碳通量监测工作等多项科研项目。

  西沙海洋环境监测站负责人王浩展介绍说,监测站的工作,通俗来说,就是观看大海,监测海洋,采集各种数据。观测员就是用眼睛、用数据“看”大海的人。目前,西沙站常年有3-5名观监测员驻岛值守,值班人员每天7点就要起床巡视仪器设备,在8点、11点、14点、17点还要进行4次海浪等要素的人工观测,定期使用计量检定过的人工观测设备对自动监测设备的数据进行比对,以保证传感器等自动化设备的数据准确可靠。

  王浩展说,西沙站是个海岛站,远离大陆,交通十分不便。以前,站内工作和生活环境几乎是与世隔绝,岛上的淡水资源主要还是靠雨水和淡化海水来收集,条件特别艰苦。岛上值班时间长,补给船往来时间间隔长,经常受到天气风浪的影响,不能按时抵达。在站内值班的人员需要承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王浩展说,如今虽然赴西沙的交通条件大大改善,永兴岛上生活设施也不断完善和丰富,但是由于三沙地区“高温、高湿、高盐”的气候特性,维持各种海洋监测检测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仍然非常艰苦,十分吃力。为了保障站内海洋观测业务的正常运行,每个上岛值守的人员都要身兼数职,练就一身好本领以随时应对海岛观测的突发情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8页

编辑:夏赛赛

高清图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