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共谋祖国和平统一——写在台湾光复75周年之际-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评论

新华时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共谋祖国和平统一——写在台湾光复75周年之际

2020-10-22 20:11:1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题: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共谋祖国和平统一——写在台湾光复75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

  今年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75周年纪念日。连日来,海峡两岸举办学术研讨会、视频连线座谈会、历史图片展等一系列活动,纪念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重回祖国怀抱的重大历史时刻。以史为鉴,可知兴亡。台湾光复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抗战取得的重要成果。我们今天隆重纪念台湾光复,缅怀先烈历史功绩,回顾共御外侮的英勇斗争,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劫难,日本强占中国宝岛台湾是其中最为惨痛的一页,让饱受战祸离乱之苦的中国人深知“覆巢无完卵,国破家必亡”的道理。在那个救亡图存的年代,坚强的中国人民从未屈服,与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1895年之后的整整50年里,台湾岛上的抗日烽火从未熄灭,台湾同胞重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之心从未冷却,同日本殖民统治当局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政治、军事、文化斗争,更有数万爱国台胞跨海回到祖国大陆,投身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彰显了台湾同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永不分离的成员。

  75年前,台湾光复、回归祖国之时,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都沉浸在喜悦欢腾之中。全民族抗战胜利不仅赢得了民族解放,也砸烂了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枷锁,结束了台湾人民“亡国奴”的悲惨历史。没有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没有台湾同胞长达半世纪反抗殖民统治的英勇斗争,就没有台湾的光复。历史充分证明,两岸同胞虽然隔着一道海峡,但始终根脉相连、命运与共。历史深刻启示,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生存、发展、幸福、尊严的可靠保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将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包括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于中国。1945年7月发布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布》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向全世界郑重宣告:“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台湾属于中国领土的法律地位和事实得到无可辩驳的确认。长期以来,民进党和“台独”势力不断鼓吹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完全是对历史的歪曲与背叛。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大肆篡改历史教科书,强推“去中国化”,抹灭台湾先烈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甚至有人对日本殖民统治与压迫百般粉饰、大唱赞歌。这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认,是对两岸同胞巨大民族牺牲的严重亵渎。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不容置疑,更不容挑战。台湾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全体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和共同责任。历史启迪今天、昭示明天。我们重温两岸同胞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集体记忆,从中观照现实、展望未来,能够更深刻体认到,分裂是中华民族之害,“台独”是两岸同胞之敌。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

  统则强、分必乱。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中国、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因为我们的血脉里流动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我们的精神上坚守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魂。“祖国中兴”曾是日据时期台湾先贤先烈们的热切盼望,而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能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我们由衷希望两岸同胞上好两岸命运与共的历史课,增强国家民族认同的向心力,牢记先辈梦想,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创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光明前景。我们坚信,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

编辑:徐林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专题

  • 专题

    回眸“十三五”

  • 专题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 专题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专题

    厉行节约 制止餐饮浪费

  • 专题

    新冠肺炎疫情动态播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