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救援,关键是厘清责任边界-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评论

有偿救援,关键是厘清责任边界

2019-08-15 02:35:36 中工网--《工人日报》

  前不久,黄山风景区“野游”者被困请求救援,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依据相关规定对救援收取了费用,游客王某某的亲属代其将3206元有偿救援款汇入指定账户。这也成为黄山风景区实施的首次有偿救援。事实上,救援累计发生费用远不止这些。(见8月13日《中国青年报》)

  针对景区或救援方实行有偿救援,网友们一直有争论。一些人认为出于人道主义救援,不该收费;一些人则认为不守规则而消耗公共资源,必须收费。即便四川、陕西、安徽等地已经开展了有偿救援的尝试,但上述争议依然存在。很大的原因在于,在网友们看来,相关规定的出台总有“瓜田李下”的嫌疑——出台制度的无一例外都是景区,目的是震慑和约束驴友任性行为。这样的出发点更容易让人解读为给景区救援减负。

  应该说,这只是一个方面。实施有偿救援对于约束驴友任性行为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因为相对于概率较低的“野游”风险,心怀侥幸的“野游老司机”们往往自信有本事不会遇险——即便遇险,几千元钱“买命”也是值得的。

  换个角度看,从权利、责任的范畴来讨论有偿救援或许更有价值。保障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这是实施公共救援的初心,但是否意味着公共救援就应该大包大揽,而忽略个体行为的责任?事实上,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规范和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前提。

  具体到“野游”来说,这本应是“后果自负”的个体自由,但不等于在责任上是没有边际的——公共救援有责任给予每个需要救援者平等救助,但不意味着在民事责任上也一管到底。明知有风险而为之,甚至很多时候是明令禁止不可为而为之,由此导致的险责,与遭遇意外、灾难以及从事正常职业活动遇险,应当是有所区别的。基于人道主义原则,给予救助是相关部门兜底的责任,但是针对个体越矩行为的民事责任则需要区分开来。否则,就可能再次出现温州“失联闹剧”那样浪费救援资源、责任模糊的尴尬。

  目前,有偿救援多出现在旅游景区,但事实上,对有偿救援机制的探讨还应着眼于公共应急管理制度的完善上。从权利与责任的角度,找到公共救援责任、个人行为责任、机构安全保障责任之间清晰的界线,确立起既保障各方权利,又约束任性行为的制度体系。

  黄山景区的有偿救援制度带着争议进入了实践,这也是一种探索,一方面通过实践来逐步提高该制度的社会认可度;另一方面,通过收费找到救援成本合理的分摊比例、追偿方式等,消除有偿救援的模糊地带。从长远来讲,有偿救援还需要逐步形成社会共识,对其法律属性进行准确定位,让其成为民事的经济权利,而非行政收费乃至处罚的权利。(木须虫)

编辑:肖天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

  • 专题

    《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专题

    2019我和我的祖国一起走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