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专项扣除的下一步期待“就业激励”-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评论

个税专项扣除的下一步期待“就业激励”

2019-02-20 09:03:07 经济参考报

  2018年的中国经济释放出诸多积极的改革信号,其中个人所得税减免和专项抵扣便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成果。通过税的“减”与“退”,增强百姓获得感,让改革举措得民心。2018年改革实施首月,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提升至每月5000元,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亿元,有6000多万税改前的纳税人不再缴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2018年10月领取工资薪金所得在两万元以下的纳税人,减税幅度都超过50%,占税改前纳税人总数的96.1%,减税金额达224亿元,占当月总减税规模的70.9%。

  2019年,子女教育、房租房贷、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并扩大中低档税率级距落实后,全年预计减税总额6600亿,是原税制下税收总额的三分之一,是实实在在的税收红利。税制改革以后,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能力相应提高。

  当前,提振居民消费已经成为“稳增长”的必然选择和社会共识。我国居民消费的现状是,高收入群体收入高但边际消费倾向低,低收入群体边际消费倾向高但收入无法满足消费需求。中低收入人群的持久收入水平不提高,各类消费刺激政策缺乏支撑。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持久收入,释放消费潜力,可有效刺激内需。

  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初次分配的收入差距普遍较大,“无形之手”难以带动低收入人群收入快速增长。通过政府的“有为之手”,大规模对居民进行现金转移支付是目前各主流国家提升低收入人群收入的有效手段。根据OECD国家经验,通过再分配政策使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平均下降0.2左右(从平均0.5左右下降至平均0.3左右),其中四分之一归功于个税抵扣和抵免,四分之三归功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能有如此效果,主要是因为再分配政策使低收入人群获益程度远远高于其它人群。

  我国再分配规模和制度创新上均存在短板,初次分配后的收入差距不能得到有效调节。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测算,包括社保支出在内,我国政府对居民的现金转移支付仅占GDP的9.5%,远远低于OECD国家平均的21%。当前我国对低收入群体的现金转移支付以“低保”制度为主,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传统救济、医疗救济等为辅,但额度偏低、覆盖面窄。

  如何给居民大幅现金转移支付?避免福利依赖是关键。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就业奖励”的方式。大量研究发现此类政策有效地避免了福利依赖,福利和激励可兼得。

  “就业奖励”即政府根据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的就业状况或劳动收入发放奖励,在不削弱其就业激励的前提下增加其收入。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实施此类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国家的“就业激励”以个税为抓手。如美国的劳动所得抵免、英国的“工作家庭税收抵免”、新西兰的“独立家庭税收抵免”等,均基于“负所得税”的理念,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同时以税收抵免的方式对低收入家庭进行转移支付,即对于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家庭,不仅不征税,政府还根据收入水平对家庭进行不同程度补贴,为防止负激励效应的出现,补贴方案的设计保持家庭总收入(家庭收入+补贴收入)随家庭收入上升而上升。

1 2 共2页

编辑:夏赛赛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主题策划“春暖花开”

  • 专题

    2019我和我的祖国一起走过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