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假酱油”生产者得不偿失-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评论

要让“假酱油”生产者得不偿失

2018-10-16 01:44:28 北京青年报

  史奉楚

  10月12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了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涉及120款、48个品牌/56个生产(代理)企业的酱油,但在这120款酱油中有29个样品不符合国家相应标准。检测发现,4款“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不达标,甚至已经不能称之为“酱油”了。还有部分酱油虚标营养成分,有欺骗消费者嫌疑。经比较试验,23款酱油实测营养成分数据与产品标识明示的营养成分表数据不符,其中,就包括B.B.、蟹园、李锦记、味美思等知名品牌。(10月15日中国新闻网)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酱油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调味品,但遗憾的是,在消保委的抽检中,120个样品中有29个不符合国家标准,甚至不能称之为“酱油”,其中不乏知名品牌。由此可见,酱油行业的虚假标注甚至造假相当严重,监管部门有必要高度重视,严惩制假商家,避免消费者买到“假酱油”。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假冒伪劣产品,并非一概指小作坊生产的傍名牌产品。知名商家自行生产的不合格产品、虚假标示产品,也应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涵盖的假冒伪劣产品。如根据相关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该承担退一赔三且不低于500元的赔偿。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该承担价款十倍或消费者损失三倍且不低于1000元的赔偿。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由上可知,涉事厂家生产的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虚标营养成分的酱油,无疑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而非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如果消费者或者职业打假人以此索赔,涉事厂家则应承担赔偿责任。

  而且,虽然“傍名牌”式制假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大,但也不能小觑知名厂家的虚假标注行为。一般而言,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以及人们防范意识的增强,很多消费者会谨慎选择,倾向于购买知名厂家的产品。即多数人会下意识地认为知名厂商生产的酱油质量有保障,成分不虚标,进而对其信赖有加。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江苏省消保委的抽检及曝光,很多人还蒙在鼓里,一味地相信知名厂家生产的酱油,其权益持续地受到侵害而不自知。从这方面来讲,知名厂家制假售假的危害性不亚于小作坊式制假售假,前者显然更能浇灭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信心。

  打击制假售假,应不因厂家知名而放纵。相反,监管部门更应紧紧地盯住知名厂家的产品,因为其市场占有率更大,潜在消费者更多。特别是,像酱油等调味产品,其质量如何,是否虚标,并非普通消费者所能辨识,势必由专业检测机构介入,才能让虚假产品早日现形。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监管部门可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没收相关工具、设备,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监管部门理当及时介入调查,给予这些漠视消费者权益的厂家当头棒喝,让其承担高昂成本,不再为一己私利而制假售假。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