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绩效评价要注重创新质量和贡献-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评论

科研绩效评价要注重创新质量和贡献

2018-08-06 06:02:03 人民日报

  科研评价要扭转简单量化的倾向、克服过度量化的弊端,从我国科研实际出发,尊重科研活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对不少科研人员来说,论文是学术和工作中的重要“影响因子”——评职称、拿项目、招学生都要看论文这项硬指标。一位青年教师曾这样形容自己的“SCI焦虑”,一开始是盼着多发,之后就盼着论文进顶级期刊汇集的“一区”,进了“一区”又盼着再多发几篇。如此越陷越深,总是处于焦虑状态。

  近年来,我国学术产出大幅增长,论文产出量和高水平论文被引用次数等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但从学术产出的平均质量看,与发达国家仍有明显差距,多而不优、大而不强的现象在不少学科领域仍然存在。“唯论文”“唯SCI”“唯影响因子”带来的过度量化弊端,严重制约着学术水平的提升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在量化评价方式下,科研人员不得不把时间耗在了“学术GDP”的计算上:有的科研人员一味追求“短平快”,选择容易出漂亮数据的研究方向,而不管是否研究了真问题;有的科研单位将论文影响因子与奖励绩效简单挂钩,“明码实价”,以此“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应该说,量化评价具有一定合理性,比如相对客观、易于计量和比较、利于提高评价效率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术繁荣。但一味采取这种评价方式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片面强调外在标准、忽视内在水平,容易助长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等不良学风,甚至导致学术不端、弄虚作假等科研诚信问题。

  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是科研活动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营造良好科研生态的关键。最近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在2018年底前对项目、人才、学科、基地等科技评价活动中涉及简单量化的做法进行清理,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这些新政策对于扭转简单量化的评价倾向、克服过度量化的弊端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相信,只要从我国科研实际出发,构建尊重科研活动和人才成长规律、权威公开透明的科研评价体系,就能进一步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专心于本领域研究,使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潜力充分释放。(谷业凯)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访问中东非洲五国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

  • 专题

    李克强总理访问保加利亚、德国等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晋江经验

  • 专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