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驻机构不能当“不抓老鼠的猫”-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评论

派驻机构不能当“不抓老鼠的猫”

2018-04-17 05:40:54 人民日报

  媒体日前报道,四川省纪委负责同志在对2017年5个零立案派驻纪检组进行专题督导时指出,派驻机构不能当“不抓老鼠的猫”,要始终把纪律审查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探头”作用。

  派驻监督是党的自我监督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派驻监督工作大大加强。中央纪委实现对139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各级纪委也在不断推动派驻机构全覆盖。派驻机构不仅要全覆盖,还应真正发挥“派”的权威、“驻”的优势。但在一些地方,派驻机构发挥作用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了零立案的情况。

  派驻机构“抓老鼠”,难在何处?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把派驻机构当成是解决干部级别待遇的“好去处”,往往把年龄大、资历老的干部安排到派驻纪检组,不少人干几年就在这个岗位上退休,导致一些派驻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愿监督、怕得罪人,作用发挥不足。

  同时,长期以来,派驻干部的工资、福利等待遇由驻在部门负责,有些干部错误地认为“端着人家的饭碗,不太好挑人家的毛病”。有的派驻纪检组长在“三转”后虽不再分管业务工作,但仍是派驻部门的党组(党委)成员,一旦遇到“一把手”违纪的情形,往往做不到板下脸来坚持原则、严格执纪监督问责。

  此外,在市、县一级的派驻机构,派驻干部人数较少,有的仅有一两人,执纪力量薄弱。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委注重配强派驻机构干部队伍,派驻干部年龄不断年轻化,交流力度也持续加大,不少纪检组长工作一段时间后又被交流到其他重要岗位,大大调动了派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拉不下脸”等问题,山西、浙江等地纪委探索,将派驻干部的工资、福利等待遇全部转入纪委机关,与驻在部门彻底分割开来,派驻纪检组长不再担任驻在部门党组(党委)成员、使其身份更加超脱,建立派驻纪检组长定期回纪委机关汇报制度,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派驻干部监督不力的情况;对“执纪力量弱”等问题,不少纪委尝试综合派驻、在县一级成立派驻纪工委,按领域或地区适当整合派驻力量,形成派驻监督的拳头效应……

  改革越深入,要啃的“骨头”越硬,遇到的“险滩”越难涉。与党中央的要求相比,与干部群众的期待相比,派驻机构仍需滚石上山、爬坡越坎。如何让派驻机构真正成为“抓老鼠的猫”,切实发挥其在驻在部门的监督执纪问责作用,成为“常驻不走的巡视组”,各级纪委仍需多方发力,进一步推进派驻机构改革,最大限度激发派驻干部的活力,督促其切实担起责任,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时刻伸长耳朵、瞪大眼睛发现问题,把派驻机构“探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

  • 专题

    2018全国两会

  • 专题

    2018新春走基层

  • 专题

    聚焦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

  • 专题

    奋斗·劳动者之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