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邂逅”星辰大海-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小桥流水“邂逅”星辰大海

2020-11-26 22:41:1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杭州11月26日电 题:小桥流水“邂逅”星辰大海

  新华社记者魏董华

  24日凌晨,一道金色弧线划破夜空。当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托举嫦娥五号探测器踏上奔月之旅时,青砖黛瓦石板巷的水乡乌镇正静静开着一扇通往浩瀚星辰的窗。

  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这是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与太空结缘

  1977年,中国的吴方言被收录进一张金色唱片中,跟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探测器“旅行者1号”从地球出发,开启漫长的太空之旅。

  43年后,江南水乡乌镇的孩子们用吴方言演唱的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被制作成音频,搭乘长征六号遥三运载火箭驶入星辰大海。

  这座江南古镇和太空的结缘不止于此。

  去年,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期间,一座兼具航天科技成果展示和科普体验的航天北斗应用中心落户乌镇。这是由中国长城工业集团与乌镇共同为千年水乡新添的“太空名片”。

  “参观者可以化身航天员‘登陆’月球,可以像在‘天宫’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一样亲手操作‘失重’的物理实验,可以零距离接触神舟飞船和舱外航天服……”航天北斗应用中心负责人徐杨说。

  当记者在一片由互动投影技术构建的“月球表面”上踩了一脚时,“月面”上就出现了一个半个世纪前的脚印——1969年7月21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时踩下的“人类一大步”。

  “除了全面回顾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与重要成果,介绍航天科学、技术和应用原理,在这里还可以了解并体验人类波澜壮阔的太空探索历史。”中国长城工业集团卫星导航事业部负责人贾沐说。

  60亿公里外的“凝视”

  1979年出生的徐杨是一个“太空迷”。带领孩子们“仰望星空”是她最热爱的事业。

  她最爱和孩子们讲述9张图的故事。这9张图是人类航天器离开地球后由近至远“回望家园”的照片。

  地球从一个美丽的“蓝色弹珠”,最后变成“旅行者1号”拍摄到的一个小小像素点“暗淡蓝点”。

  “最后一张照片是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从大约60亿公里外‘凝视’,地球悬浮在太阳系漆黑的背景中。”徐杨说。

  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将它描述为“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渺小尘埃”,他在书中写道:“那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一切。”

  “人类走得再远,心也离不开家乡。”徐杨说,航天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得以从更高、更远的地方看到家园的全貌。

  种下太空探索的种子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收集木头,也不要给人分配任务,而是要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这句话出自法国作家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徐杨将其奉为圭臬。

  在徐杨看来,现在的孩子们有太多的渠道获取关于航天的科普,而在这个被航天器环绕的深空氛围中,孩子们更能体会“敬畏”的情感,从而对未知和生命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出人类本能的探索欲望。

  “目前,人类走得最远的探测器就是‘旅行者1号’。”徐杨经常会问孩子们,外太空这么黑、这么冷,人类为何还要探索外太空呢?

  “这是一个严肃而又深远的问题,它不仅仅只是满足孩子对太空的兴趣那么简单。”徐杨说。

  “我们想找到外星生命”“我们要找另一个地方居住”……无论答案是什么,徐杨认为这都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探索未知的“种子”。

  在体验馆,参观者最感兴趣的是“虚拟太空实验室”。戴上VR头盔、伸出双手,就能像“太空教师”航天员王亚平一样操作弹簧、单摆、陀螺、水膜等太空物理实验,感受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运动特点。

  “这些互动体验可以激发人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徐杨说,虽然人类生命有限,但是宇宙是无限的,探索是无限的。

  如今在乌镇,推开临水小楼的木窗,看着小桥流水,听着桨声欸乃,感受“互联网之光”照耀下的生活变化,还有一场与神奇太空的约会等待更多人赴约。

编辑:王川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专题

  • 专题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专题

    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

  • 专题

    聚焦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

  • 专题

    新冠肺炎疫情动态播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