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当与奉献中实现价值-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在担当与奉献中实现价值

2020-11-25 11:42:25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丹青 张菁 徐新星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受奖群体中,有最早上报疫情的医生、“逆行”出征的护士、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还有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路的乡村干部和带领乡亲产业化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

  这些优秀的劳动者克服艰难险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故事,用英勇奋斗为人们点亮希望、带来信心与力量,激励着更多人用劳动续写荣光。——编者

  张继先

  “上报疫情不能等”

  一路上,虽然口罩遮住了一半的面庞,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还是被很多人认出,并和她打招呼。她太有名了。

  

  张继先

  

  席雅君

  

  赵敬刚

  

  邓迎香

  

  张良

  

  制图:肖婕妤

  

  制图:张菁

  凭着对职业的专注和对生命的敬畏,她于去年12月底最早发现这次疫情的苗头,并和院方一起上报,较早发出了警示。正因如此,张继先被大家称为“疫情上报第一人”。她戴口罩的样子,深深地印刻在人们心里。

  时针拨回至2019年12月26日,张继先接诊了一位老太太,发烧、咳嗽,像是流感。然而,CT的结果却完全不同。紧接着,张继先在为一位老先生会诊时,发现了同样的病症和CT结果。而老太太和老先生又是夫妻。

  她立即警觉起来。得知二人是由儿子送至医院,张继先立即让病人儿子来医院检查。CT结果显示肺部也有类似症状。“有点像传染病。”张继先立即将情况上报医院,医院随即上报区疾控中心。

  回想起最初的果断上报,张继先觉得自己做对了:“上报疫情不能等,错了我一个人担责,对了就提醒了大家。”

  这次来北京接受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张继先无比兴奋。54岁的她说自己从未进过人民大会堂,这次她带着对全国人民健康的祝福,走进心中那神圣的地方。

  席雅君

  “对得起我这身洁白”

  “DAY1报平安:各种培训、各种对接、各种安排,连轴转。车窗外的武汉灯光闪烁。没事,都会过去的。”2月10日20时,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长席雅君发出了第一条援鄂“朋友圈日记”。

  虽然救援任务繁忙,席雅君仍坚持每天在朋友圈写一段报平安的日记,记录这段“逆行”路上的经历和感触。

  “今天是值得纪念的一天。”第10天,席雅君如是写道:“病区有一对老夫妻出院了。我们陆续收到好几封感谢信。”写到这里,她配上撒花的表情。

  当时,病区住着一位不肯好好吃饭的老大爷,席雅君追问之后才知道老人是怕在床上方便给大家添麻烦。“大爷,您得大口吃饭,有营养才能战胜病毒,这样就不用麻烦我们了。”听了席雅君的话,大爷终于肯吃饭了。在医护人员们的精心照护下,大爷的病情好转,出院后还给他们发来了视频。这让席雅君心里充满温暖与自豪。

  3月30日,厦门市支援湖北医疗队一队病区关舱。最后一次巡视病房后,席雅君穿着防护服,在空荡荡的病区走廊上留下了一张值得纪念的影像。

  这一天是她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战斗的第50天。其间,她和同事共救治了106名患者。恰如她在这一天的“朋友圈日记”所言:“对得起我这身洁白了。”

  赵敬刚

  一切为了百姓的安全

  “在零下28摄氏度的寒冬里值班,当拿到居民送来的暖宝和热水时,心里很温暖。”回忆起做抗疫志愿者的日子,吉林省辽源市公共汽车公司公营一车队驾驶员赵敬刚仍然有些激动。

  东北的2月严寒刺骨。但为了阻击疫情,赵敬刚和其他志愿者们坚持每天在严寒中为来往行人测温,为外来人员登记、消毒,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疫情伊始,他便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那时公交停运,工作按下“暂停键”的他,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中。谈起为何要做志愿者,赵敬刚说:“一切都是为了百姓的生命安全。不出车时,就想着还能为大家做点什么。”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赵敬刚回到本职岗位上。他坚持每天提前20分钟到岗,检查车辆安全状况,并为汽车通风、消毒。细心的他还买来口罩,方便忘戴口罩的乘客安全乘车。

  如今,驾驶着车号为“吉DGJ001”的公交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赵敬刚仍然是那个最受大家欢迎的“赵师傅”。

  邓迎香

  山里“凿”出致富路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有一条独特的路,那是麻怀村民硬生生“凿”出来的人间奇迹——麻怀隧道。这条216米的隧道,不算长也不笔直,却蕴含一段艰苦奋斗的岁月。

  “1993年,我3个多月大的儿子生病了。我们夫妻俩连夜送子求医,却在翻山途中眼睁睁看着儿子停止了呼吸。”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声带哽咽。

  从那时起,她决心在山里挖出一条可以通汽车的隧道。当时,村民既不理解,也不支持,邓迎香就一个人凿山洞。渐渐地,村民被她的坚持所感动,便跟着干了起来。2011年8月,麻怀隧道终于开通,竣工典礼上,麻怀村第一次开进了汽车。

  2013年,邓迎香被选为村主任。她心里着急:“隧道通了,村民出入方便了,但没有好产业,村民依然贫困。”

  在她的带领下,麻怀村集体出资成立生态农业公司,打造集种植、养殖、餐饮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村集体经济。不少年轻村民在邓迎香的鼓励下返乡创业,如今都有了可观的收入。

  如今,麻怀村发生巨变,退出贫困村行列。几经苦寒、韧劲未减,邓迎香仍在思考着,如何让村民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张良

  一花引来百花开

  在张良身上,“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争艳香满园”这句话得到很好的诠释。

  从入不敷出的农民工,成长为年销售额上千万元的云南省晋宁昆阳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社长,张良在“花花世界”闯出一片天。

  “15年前,我刚出生的孩子生病了,治疗需要300元,可我却付不起……”当时,外出务工的张良经历过无助、绝望和自责。这位彝家汉子看到变化无常的市场价格成为花农增收的瓶颈时,萌发了创业的想法。

  他带着乡亲们走专业化之路,发起创办花卉专业合作社,带领社员“下连花农、上连市场”,将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实现对接,形成“公司+专业合作社+社员+基地建设”的发展模式。

  如今,合作社已成为高原花都上的一抹亮色,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就近就业,带动社员户均年收入达到近13万元。

  不过,张良的奋斗脚步并没有停下,他仍在想方设法帮助乡亲们改善生活。在张良看来,“只有不断奋发向上、付出艰辛,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工人日报北京11月24日电)

        原标题

  在担当与奉献中实现价值

  ——那些奋斗时刻的劳模身影(下)

编辑:徐林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专题

  • 专题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专题

    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

  • 专题

    聚焦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

  • 专题

    新冠肺炎疫情动态播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