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月饼像轱辘 脱贫团圆真幸福-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我家月饼像轱辘 脱贫团圆真幸福

2020-10-01 20:00:0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兰州10月1日电(记者白丽萍、郎兵兵)“雨呀你大大地下,烤个月饼车轱辘大”。

  万家团圆之际,当人们手捧袖珍精巧的月饼品尝时,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妇女们正挥汗如雨,用大半袋子面粉、十多种配料和一天一夜的时间,制作大如车轱辘、锅盖的大月饼。

  民勤月饼大,但是制作精美,用面点做成的“花瓣”层层叠叠,远看好似生日蛋糕。由于“体量”巨大,“月饼”一词被赋予新的含义:能吃一个月的烤饼。

  在杜玉芬的记忆中,儿时最惦念的美味,莫过于奶奶做的大月饼。在干旱少雨、紧邻沙漠的民勤,人们盼天上下雨,盼地上团圆。可是,这两件事儿,对于民勤人来说,都不容易。

  48岁的杜玉芬是民勤县红旗村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帮扶对象,现在是一家馍馍作坊的店主。中秋到来,杜玉芬忙得不可开交,通宵烤饼。她说,今年接到的月饼订单尤其多。

  走进馍馍作坊,杜玉芬正在近三米长的大案板前揉面、擀皮、掐花。一旁,丈夫孟燕军正在给已经烤好的月饼刷油。满屋子散发着月饼的香味。

  对于孟燕军、杜玉芬两口子而言,夫妻相守的团圆场景,曾经十分“奢侈”。20多年前,两口子抡圆架势,流转土地种庄稼,打算在地里刨出金子、挖断穷根。然而,当时的民勤风吹沙起,风沙肆虐。有一年,玉米长势正好,一场沙尘暴过后,绿油油的玉米地变成了黄沙滩。从那以后,孟燕军背起行囊“走西口”,到新疆务工。

  “前三年想家想疯了,到第四年才好些。”孟燕军说。为了多汇款、少花钱,他拼命干活,尽量少回家。过去10年,他只回过三次家。第三次回家是2019年,他在建筑工地上摔倒受伤,再也没有办法“下苦”了,只能回到家中。

  他说,外出打工那些年,他最大的心愿,是中秋节能回家团圆,和家人一起品尝大月饼。

  时光荏苒。经过持之不懈的治理,如今的民勤,沙水相映,树木成林,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在红旗村,一个占地20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拔地而起。伴随着温室果蔬、拱棚蔬菜种植的兴起,观光农业、采摘旅游方兴未艾,昔日饱受风沙之苦的小村庄,如今美丽转身,成了全县闻名的旅游村。

  2017年,在干部们的帮扶下,杜玉芬开办馍馍店,巧手艺派上了大用场。民勤大月饼也不再是中秋过节的“专利”,已经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网红美食。

  孟燕军伤残康复后,村里特意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天,他走村串巷,打扫卫生。杜玉芬忙起来的时候,他就上手帮忙。两口子一起发面,一起掐花,一起抬大月饼。孟燕军说,能天天和家人待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这次放几层啊?”孟燕军问。

  “红曲、香豆、姜黄都放,一共放七层。”杜玉芬说。

  说话间,杜玉芬拿出一个碗,扣在面团上,各向一侧倾斜,压出两个月牙形的花纹。两个月牙遥相呼应,正好构成了一个圆。

编辑:郑鑫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专题

  • 专题

    回眸“十三五”

  • 专题

    2020中国网络媒体论坛

  • 专题

    厉行节约 制止餐饮浪费

  • 专题

    聚焦2020年“十一”黄金周

  • 专题

    “中国梦·黄河情”网络主题活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