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起来真好看】“六难村”布楞沟的蝶变之路(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你笑起来真好看】“六难村”布楞沟的蝶变之路(图)

2020-08-17 08:08:56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中国甘肃网记者 李红军

  “以前住的土坯房,遇到下雨房子里到处漏水,家里的盆盆罐罐都拿来接水了……做梦也没想到,我老汉活了大半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越有盼头了。”76岁的马仲成,是布楞沟村巨变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马仲成所在的布楞沟村,属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这里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甘肃省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最难啃的硬骨头”。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布楞沟村,看望东乡族群众。(新华社资料图片)

  在东乡语中,布楞沟是“悬崖边”的意思,它的名称折射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群众生活的艰难。因此,布楞沟曾经是偏远、贫困、落后的代名词。

  “以前,布楞沟有‘六难’: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增收难。村里全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交通非常不便。村民吃水都是靠水窖收集雨水,或往返30公里到洮河人背畜驮,雇车拉一方水需120元钱,说水比油贵一点不为过。因为缺水少路,村里啥都发展不起来,就连看个病都要到9公里外的乡卫生院……”回忆起以前的布楞沟,马仲成感慨万千。

  2013年2月3日,对于布楞沟人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来到布楞沟村,亲切看望东乡族群众。他叮嘱大家“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

  村民马仲成讲述布楞沟的变迁

  总书记的嘱托,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的干部群众,也激发和坚定了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7年来,在中央、甘肃省及临夏州高度重视下,东乡县积极实施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突出解决制约布楞沟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先后在道路、教育、吃水、生态等民生领域实施了一大批帮扶项目。

  2013年,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实施后,一条20公里平展展的水泥路,似玉带般从高山之巅蜿蜒伸展到布楞沟沟底,将村子与大山外的世界连接起来。自此,村民们告别了出行难、行路难的困局。

  布楞沟村新貌

  “建成了56户新民居,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配备了垃圾箱,建成了村级活动场所,并配套了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超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村民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还建成了设施齐全的布楞沟小学。”布楞沟村党支部书记陕斌杰说,7年来,布楞沟的变化可谓是翻天地覆。

  同时,随着东乡县中西部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的实施,布楞沟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过的村民马麦志家的院子中央,水龙头流淌出了清澈的自来水,井口的白色瓷砖墙面上写着两行红彤彤的大字:“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

  布楞沟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想要扶贫出实效,发展产业要记牢。东乡人历来有养羊的传统,在当地更是有“无羊不成家”的说法,而“东乡手抓”羊肉品牌也是闻名遐迩。

  “我们东乡人喜欢养羊,而且会养羊,但以前因为去缺水,养殖业始终发展不起来。”布楞沟村致富带头人马大五德说,因村里条件差加上缺水,养殖业发展不起来,自己小时候就离开村子,在河西一带帮人养羊。

  2015年,看到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离开家乡15年的马大五德结束打工生活,携积蓄回到家乡,开始筹建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养殖专业合作社。

  “仅仅用了7个月,总投资450万元的合作社就办了起来,这完全得益于省上近年来的精准扶贫政策。两山夹沟、山路崎岖的布楞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也是我返乡创业的信心所在。”马大五德说。

  布楞沟村致富带头人马大五德

  养殖专业合作社办起来后,马大五德主动提出带领乡亲们抱团致富,并把“东乡手抓”羊肉制品卖到了北京。村民除了参与入股分红外,还可进入养殖场工作,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

  2019年,马大五德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出栏8000只羊,给每户发放青贮草520公斤、分红2000元。

  经过几年的发展,马大五德的养殖场为已经成了布楞沟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起到了带头模范作用,还为村民树立了致富的信心。

  今年43岁的村民马建英,之前靠种地为生,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以前缺水、缺路,养活人都难,养羊就更不敢想了。”马建英说,东乡历来就有养殖传统,村里的条件好起来以后,自己办起了养殖合作社。

  马建英接受记者采访

  经过几年的发展,马建英的合作社规模逐渐扩大,目前他养的羊存栏近400只,年收入可以达到15万元,此外,他还带动了15户困难群众增收。

  “布楞沟村的自来水通了,村里的道路也硬化了,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我还买了一辆面包车,生活出行都方便了。”马建英高兴地说。

  “企业建在家门口,挣钱就在村里头。”说起村里的扶贫车间,布楞沟村的的贫困妇女都会竖起大拇指。

  2018年4月,由东乡县委、县政府支持,中石化投资,东乡县妇联牵头建成了布楞沟村巾帼扶贫车间,主要制作花馃馃为主的东乡特色食品。

  布楞沟村巾帼扶贫车间里的女工

  东乡县妇联主席祁秀莉:“扶贫车间吸纳33名妇女就业,工人平均月收入1500-3000元不等。车间是由东乡族回乡创业女大学生马娟运营,目前效益良好。”

  陕斌杰告诉记者:“除了发掘传统产业的潜力,布楞沟村还因地制宜引进了不少新项目。光伏发电、黑木耳种植、金银花种植等,都是村里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1月20日,从临夏市折桥乡到临洮县红旗镇的折红二级公路全线通车。这条承载着布楞沟人企盼与梦想的折红二级公路,直接从布楞沟村穿过,打通了布楞沟西去省城兰州与东到东乡县城的“动脉”,使得布楞沟人的出行更方便了。

  “折红二级公路”穿村而过

  水引来了,路修通了,新农村建起来了……总书记的嘱托变成了现实。2014年底,布楞沟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419元,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底,布楞沟村的人均收入达到7218元。

  “现在新农村建设好了,山也变绿了。男人们有事业可干,女人们在家门口上班,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老人能在家门口就医……以前的苦日子一去不不复返,我老汉算是赶上了。”马仲成高兴地说。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布楞沟村对老旧危房进行改造时,将马麦志家的旧宅保存了下来,建成了村史馆。低矮破败的残垣断壁,与周围的新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向前来参观的人们展示着布楞沟村的发生的巨变。

  布楞沟村的村道(史有东 摄)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沿洗河经济带开发建设优势、折红二级公路穿村而过区位优势、布楞沟村史馆红色资源优势、中石化和厦门市湖里区等帮扶优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合作社带贫机制,大规模实施面山生态绿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推广设施农业,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推动劳务输转、扶贫车间、规模养殖等产业提质增效,力争把布楞沟打造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对于布楞沟村未来的发展,陕斌杰信心满怀。

  布楞沟,这个悬崖边上的“六难村”,完成了向美丽乡村的蝶变,在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征程中,奋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篇章。

编辑:谷永光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专题

  • 专题

    “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

  • 专题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专题

    聚焦“天问一号”探测器火星之旅

  • 专题

    “决战脱贫攻坚看西部”网络主题活动

  • 专题

    “幸福花开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