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发机构迅猛发展后如何“活下去、活得好”-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新型研发机构迅猛发展后如何“活下去、活得好”

2020-07-08 05:06:56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受到功能定位不明、自我造血能力不强、人员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困扰

新型研发机构迅猛发展后如何“活下去、活得好”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阅读提示

  近年来,伴随着《辽宁省新型创新主体建设工作指引》等相关政策出台,备案名单发布、高规格组建等一系列政府刺激行为,让辽宁迎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热潮。然而,一些新型研发机构面临自我造血能力不强等问题,尚未探索出有效的市场化持续盈利模式。

  

  “与当地科技局签约的考核项目已完成指标,但孵化育成的两家企业尚未盈利,一年后花完政府补助金可咋办啊。”辽宁一所新型研发机构建成1年多尽管小有成效,但负责人杨杰(化名)对机构未来的发展不无担忧。

  该研究院是辽宁省首批备案的22家新型研发机构之一。

  沈大自创区研究院、辽宁新型研发机构联盟联合发布的《2020年辽宁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报告》显示,既聚焦产业,又有持续更新的门户网站,运行相对独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仅占备案总数的18%,而这一数据在全国为39%。记者采访发现,功能定位不明、自我造血能力不强、人员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困扰着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

  辽宁迎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热潮

  2018年12月,沈阳公布第一批8家新型研发机构名单,拉开建设序幕。2019年6月,辽宁提出到2025年新型研发机构达100家。2019年7月,辽宁省高规格组建了辽宁省海洋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辽宁省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产业技术研究院。2019年10月,辽宁成立新型研发机构联盟……

  “新型研发机构对于辽宁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建设时间仅1年多,组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辽宁省科技厅高新区处长宋兴奎说。

  “死不了、活不长。”这是杨杰的评价。杨杰所在的机构成立不到2年,隶属于辽宁一家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也主要来自主办单位。杨杰抱怨说,机构已经沦为院所的“技术转移办公室”,科研人员带着原单位的项目到这里推广,不想着聚焦的产业、企业需要啥,仍是科技、经济“两张皮”。和传统科研机构相比,无非是“新瓶装旧酒”,很难带来经济效益。

  如今,这家机构运营主要靠政府的“前资助+后补助”支持资金,尚未探索出有效的市场化持续盈利模式。“政府支持的经费是科研经费中临时性的列支项目,而非稳定的财政支出科目。而且,政府还要考核,考核不合格拿不到补助金。如果机构自我造血功能不足,就算熬过‘婴儿期’,也会‘营养不良’。”杨杰说。

  部分科研人员动力不足的现象也在一些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李星宇是一家新型研发机构的“兼职”科研人员,他供职的高校有自己的评价体系,不认可他在新型研发机构里的工作成果,对晋升职称无效。而且,他兼职后不能拿“兼薪”,高校在他的工资里砍掉了一部分。这些做法令他的积极性大减。

  多头管理效率低,商业运营有短板

  “科研圈里,很多人都没搞清楚新型研发机构到底是什么?”长城所沈阳分所负责人、辽宁新型研发机构联盟战略顾问吴勇说。

  因为定位不清晰,杨杰的新型研发机构注册时就“左右为难”。最开始,筹建者中,有人支持注册为事业单位,但被质疑在用人、分配制度上会受诸多管理限制。有人支持注册为企业,但在政府建设和运营资金支持渠道、进口设备减免税等方面无法突破政策障碍。有人支持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但又难以享受税收优惠、财政建设资金,而且承担国家科技计划缺乏渠道,最终打政策“擦边球”,申请了多块“牌子”。

  吴勇告诉记者,新型研发机构可由社会力量、企业、高校、科研院创办,核心是高效推动存量企业技术升级及新培育科技型企业,不同于传统研发组织,具有公益性的特点。

  目前,新型研发机构分为“官办民助”“国有新制”“自主创办”三种模式,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式也五花八门,这也致使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有多有少。

  吴勇认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运行与协同创新涉及地方政府、高校、产业界多方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的功能又不尽相同,这虽然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协同创新,但也会导致决策程序繁杂、多头管理效率低、片面注重短期利益等问题。

  “做技术是一等一的好手,干起运营管理,一个比一个不足。”杨杰说。他表示自己的核心团队里缺少有企业背景的高端产业人才,对业务架构、商业模式认知不足,没有企业管理经验,在内控管理、资本运营、市场营销等方面存在短板,致使机构的造血能力严重不足。

  高质量发展还需苦练内功

  “彻底忘掉‘政府补助’,苦练内功。”长期致力于新型研发机构研究、沈大自创区研究院副院长苗媛媛建议说。

  她认为,在创办初期,新型研发机构不能过度指望政府补助,而要提升机构从市场化渠道实现创收的能力。选择一条产业链持续深耕,定位为产业链升级服务者,集中精力为该产业链大企业、初创中小企业提供有价值服务,力争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该产业链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者。

  吴勇呼吁,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地位给予充分肯定,针对专兼职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体制机制要逐步放开。从产业发展、创新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角度考虑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逐步确立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主体地位,对新型研发机构的专兼职人员给予高校科研院所同等人才待遇。同时,政府相关单位制定配套政策,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吸引企业和广大科技人员参与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运行的实践中。

编辑:王川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专题

  • 专题

    2020年全国两会

  • 专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专题

    决战脱贫攻坚

  • 专题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 专题

    抗“疫”一线党旗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