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人民重托 无愧伟大时代——写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五周年之际-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不负人民重托 无愧伟大时代——写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五周年之际

2019-09-16 06:36:45 人民日报

  这是历史的选择!这是人民的选择!

  历史告诉我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历史告诉我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和强大旺盛的生命力;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好、完善好、实践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

  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翻开1954年8月29日的人民日报,有一篇名为《娘选了毛主席当咱的代表》的文章,这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贾兰文写给儿子赵国谦的一封信。

  “国谦,你不会想到吧,你这个从苦水里捞出来的母亲,也当选了北京市的人民代表,参加了全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首都各界代表们坐在一块,来商量全市的大事,还参加了选举。”在这封信里,贾兰文记述了她参加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的激动心情。

  就在这一年的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开幕,代表总数共1226人。

  “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放下钳子,放下犁把,放下镐头,放下笔杆、圆规……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们一起、商量着国家的大事。”在著名记者袁水拍的笔下,这一“六亿人民心花开”的历史时刻在65年后的今天依然激动人心。

  只是,这一时刻的到来,如此不易。

  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直至辛亥革命,从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再到总统制,各色人物上场下场、各种思想潮起潮落……可“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中国依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

  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黑暗中的中华民族点亮了希望的火炬。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努力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这一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对民主政治制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大革命时期,在城市建立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市民代表会议,在农村组建农民协会,进行政权建设的最初探索;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态;

  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实行了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初步提出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构想;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相继召开人民代表会议,向正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过渡……

  回望历史,那一次次艰辛的探索、伟大的创造仍然历历在目。面对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等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经过数十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终于找到了答案。

  “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历史意义。

  经过浴血奋战和不断探索,我们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2 3 共3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六周年

  • 专题

    聚焦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 专题

    2019网络媒体山西行

  • 专题

    心连心 爱香港

  • 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