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宁“地震宝宝”出院:地震中的守护与新生(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四川长宁“地震宝宝”出院:地震中的守护与新生(图)

2019-06-20 20:00:4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宜宾6月20日电 题:四川长宁“地震宝宝”出院:地震中的守护与新生

  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我想好了,女儿在地震和余震中出生,名字就叫小震震。”20日午后,33岁的詹事芳从小木床上将宝宝抱起。宝宝裹着碎花包被,闭眼吮吸手指,睡得香甜。在詹事芳母女身旁,刚办完出院手续的丈夫正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不停向接生护士道谢。

  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詹事芳的宝宝于18日3时13分出生,成为长宁县中医院震后第一个“地震宝宝”。

  地震发生前,詹事芳已经来到长宁县中医院待产。地震后,她与丈夫一同从八楼来到一楼避险。医院一楼挤满了避险的病人、附近的居民,灾区的伤员也陆续抵达。

  18日2时许,詹事芳突然感觉到阵阵腹痛,回到产科检查时,宫口已开到三指。半个小时后,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詹事芳在余震中诞下了千金。“地震后,我觉得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看着熟睡的宝宝,詹事芳一脸满足。

  万凤钰也于18日3时30分通过剖腹产生下了宝宝“浩浩”。“做手术时,只要发生余震,就能听到手术台与窗户的响声,心里特别害怕。”万凤钰回忆,自己手术时曾问医生如果大余震来了会不会丢下自己,而医生握着她的手说,“我们陪着你”。

  在震区长宁、珙县,越来越多的“地震宝宝”在震后出生。对于刚经历地震的人们而言,这些新生命的降生是生命的希望,也是情感的寄托。不少网友在网上为“地震宝宝”们送上祝福,并建议宝宝们取“震生”“长宁”“佑川”这样别有意义的小名。

  “其实我也没在地震中接过生,心里也害怕,但还是鼓起勇气安慰产妇。”长宁县中医院产科接生护士易春容说,地震后整个医院的护士、医生全部回到医院加班,虽然余震中同时有产妇顺产和剖腹产,但大家并没有手忙脚乱。

  6月20日,四川长宁6.0级地震第四天,震中双河镇双河中学运动场受灾民众临时安置点秩序井然,帐篷区全部通电,排水沟、移动厕所等均已到位。图为航拍震后的双河镇。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地震后72小时也被称为“黄金72小时”,是救治伤员、减少伤亡的关键时期。据四川省卫健委统计,截至20日12时,四川长宁地震伤员救治中,已累计巡诊诊疗伤病员603人次、院内治疗156人、开展手术67台。

  事实上,长宁地震刚发生时,身处长宁县的医护人员并不知道震中的具体位置。但是地震仅仅过去十多分钟,长宁县中医院的第一辆救护车就已经出发前往乡镇寻找伤员。

  “刚抵达震中双河镇时,镇上一片漆黑,但我知道大家都会去镇卫生院,所以我就去镇卫生院等。”驾驶员张涛驾驶的救护车是最先抵达震中的救护车之一。他回忆说,当他拉着五个重伤患者返回长宁县中医院时,几个有落石的危险地带都有穿着反光背心的工作人员挥旗示意他们注意,让他觉得十分踏实。

  目前长宁县中医院收治了147个地震伤员,同时医院的医护人员还前往安置点为村民开展诊疗服务。许多医护人员在下班时间,选择成为志愿者,为地震伤员开展心理辅导,并为他们提供生活服务。

  护士王萍与同事在病房帮一位头部受伤的村民洗完头发后,贴心地用吹风机把略微有点打湿的床铺吹干。“在震区所有的护士都是这样,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这位刚满20岁的小姑娘抱着心理救援手册,又进入了下一个病房。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

  • 专题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专题

    工人日报e网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