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中国名片】中国北斗 拥抱全球(组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中国名片】中国北斗 拥抱全球(组图)

2019-05-29 07:42:04 经济日报

  攻坚克难:

  以百米速度跑马拉松

  “我们是以百米速度跑马拉松。”谢军如此形容北斗的研制节奏。正是在这样的节奏下,北斗逐渐孕育出了直面挑战、开拓进取、争分夺秒、奋斗不息的攻关精神。

  很多北斗人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07年首颗北斗二号卫星研制时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根据国际电联的规则,频率资源是有时限的,过期就会作废。时间不等人,争分夺秒才能完成前期所有研制,为了节省时间,所有参试人员进驻发射场后又大干了3天体力活,搬设备、扛机柜、布电缆。没有片刻喘息,紧接着就是200小时不间断的加电测试。这一次,院士、型号老总和技术人员一起排班,共同度过次次险情和种种考验。大多数队员都因为水土不服而拉肚子、发烧,但大家都带病坚持。2007年4月16日,在成功发射的两天后,北京从飞行试验星获得清晰信号,此时距离空间频率失效仅有不到4个小时。

  与航天强国的导航系统相比,中国北斗起步晚、基础弱,高精度时间基准技术成为最大的“拦路虎”——这项核心技术直接决定着定位精度,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成败。由于研制出的第一台原子钟在工作时经常出现突跳,精度很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斗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攻关。为坚持做完试验,不错过任何一个疑点,他们可以3天不合眼;为确保每一款国产化产品达标,他们辗转于祖国各地的研制单位……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北斗人全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使国产星载铷钟从无到有,从粗到细,性能指标不断提高,成功突破了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现在,国人可以挺起腰杆自豪地说:“以前我们有原子弹,现在我们有原子钟。”

  这种攻关精神,在老北斗人的言传身教中,传给了后来者。北斗三号星间链路是关乎全球组网至关重要的技术,在方案确立的关键阶段,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当时只有29岁的康成斌大胆提出了某关键技术的验证,为攻克星间链路难关打下了坚实基础。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当时最年轻的总体主任设计师杨聪伟,面对崭新的卫星平台,牵头完成了北斗导航卫星数管分系统技术要求和软件用户需求,并首次应用在国内卫星平台,开拓了北斗导航卫星数据管理系统的新时代。

  为提高冲刺速度,北斗人优化流程,采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提升“宇航智造”能力,在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研制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了发射场试验队人员人数较以往减少近一半,双星发射场的全流程时间由试验星的55天压缩到现在的35天。”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说。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开创的导航组网卫星研发管理新模式,实现了“一支队伍,多个任务,协调统一”,最早形成并实践了中国航天产品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树立了我国宇航产品工程管理的典范,有力托举了北斗导航卫星组批生产和密集发射。

1 2 3 4 共4页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 专题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 专题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专题

    工人日报e网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