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垦荒,岁月传承-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垦荒,岁月传承

2019-05-27 03:55:31 中工网--《工人日报》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垦荒,岁月传承

——浙江台州大陈岛荒岛变乐园纪实(上)

  浙江台州的大陈岛,充满故事和传奇。

  大陈岛,地处台州湾东南洋面,四面环海,孤悬于海中,总面积只有14.6平方公里。

  这里,曾迎来两位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莅临,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一次登岛、两次回信,还为其凝练概括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16字垦荒精神。

  垦荒,对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既遥远又陌生的字眼。什么是垦荒精神?带着问题,记者来到大陈岛蹲点采访。

  从此不再是荒岛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陈岛上国民党军队盘踞。1955年大陈岛解放,国民党当局裹挟岛上全部的1.4万余名居民退守台湾,同时,岛上的码头、学校、医院等设施及物资均被炸毁,留下的,是一座荒岛、孤岛。

  “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就是这么一句朴素的口号,467名青年,从1956年开始,分5批先后登上了这个百废待兴的海岛,开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立志把荒岛建成美好家园。

  在镇干部小曹的引路下,记者来到大陈镇政府边上的几幢橙红色三层小楼,这里是留岛老垦荒队员集中居住的南田新村。

  小楼已有年月,但楼道特别干净。小曹带记者来到垦荒老人周银翠家。屋内满墙的老照片,将我们带回老垦荒队员的艰辛岁月。

  88岁的周银翠热情地拉着记者的手,招呼我们坐在她边上的藤椅子上。她说:“我和我爱人徐定寿1957年3月登岛,是第二批垦荒队员。那年我21岁,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大海风浪,结果在海上6个小时,晕船吐了一个星期,血都吐出来了,3天都没有吃饭,但我坚持下来了。”

  路不平、灯不明、电话不灵、交通船开开停停,找不到一处完整的房子,满目疮痍、一片废墟,是周银翠对大陈岛的第一印象。“但我们垦荒队员没有丝毫抱怨和后悔。”她说。登岛后,周银翠和队员们参加了庄严的宣誓活动。她至今仍能完整地背出那段铮铮誓言——我是一名青年垦荒队员,我志愿来到伟大祖国的大陈岛,面对着祖国的海洋,背对着祖国的河山……我们宣誓:坚持到底,决不退缩,同英雄的边防军一起,用辛勤的劳动,把海岛变成可爱的家乡。

  垦荒种地,捕捞养殖,发展农林牧渔和工业,那时候,岛上到处都是地雷,垦荒队员个个都小心翼翼,边垦种边排雷,克服重重困难。几年后,每年岛上能收获稳定的蔬菜,再加上天然的水产品,大陈岛从此不再是一座荒岛,垦荒的任务也基本完成。此时,周银翠和爱人并没有选择回温州老家,而是继续留在岛上,这一留就是整整62年。

  60多年风风雨雨,周银翠见证了大陈岛的历史巨变。

  垦荒精神代代传

  “如今,我们的任务早已经完成了,但是垦荒精神不能磨灭,需要年轻一代不断弘扬和继承。”采访时周银翠老人告诉记者。

  被称为岛上“电力医生”的大陈供电所所长王海强,是一名“垦二代”。

  王海强19岁时成为电力线路工人,一度调离,但后来又主动要求回到家乡。在他和伙伴们的努力下,现在的大陈早已告别靠柴油发电、限时供电的窘境,通过风力发电和海底电缆,岛上的电力供应越来越稳定,风力清洁能源甚至还能反哺陆上。

  这位省劳模、椒江工匠告诉记者:“我从小生活在海岛,伴着煤油灯长大,让海岛拥有可靠的电力保障一直是我的梦想。”

  同是“垦二代”的郑秀莲从卫校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海岛,当起了妇产科医生,一干就是26年,接生了800多个孩子。她说:“我回岛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岛上缺医生。”

  “我要让每一个海岛孩子都有书读。”从小耳闻目睹海岛孩子求学不易的翁丽芬,已在海岛默默耕耘31年,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岛上的孩子们。

  翁丽芬是大陈实验学校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她说:为的是垦荒精神代代相传。

  2016年5月,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椒江区12名小学生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5月30日,习爷爷给他们回信了,希望孩子们牢记老垦荒队员当年的奋斗精神,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总书记的勉励鼓舞人心,椒江区中小学迅速投入到劳动教育的实践中去。翁丽芬说,作为大陈岛唯一的一所学校,大陈实验学校冲在劳动教育的最前线。学校专门开发了垦荒体验课,安排学生每周1~2个课时投身劳动,种植、施肥、浇水……一件件农家活成了每个孩子的必修课。同时,又与科普创新体验课、海岛民俗文化体验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创新。

  翁丽芬告诉记者,我们把劳动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体系。因为大陈岛的垦荒史,是一部热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祖国海防建设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创业史。在当下一些青少年劳动意识比较淡薄、劳动机会减少的背景下,组织学生在岛上参加户外劳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大陈实验学校,翁丽芬还邀请老垦荒队员、新时代先锋为学生现身说法,组织学生到垦荒纪念碑合唱《垦荒队员之歌》,做到劳动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翁丽芬说:“在教育局支持下,我们还创建了大陈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大陈岛的劳动教育资源,让更多岛外学校学生也前来体验,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在劳动中收获、在劳动中成长,更好促进大陈岛垦荒精神代代相传。”(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刚殷 邹倜然)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 专题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 专题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专题

    工人日报e网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