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庆油田:这里的发展“静悄悄”-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庆油田:这里的发展“静悄悄”

2019-05-22 07:48:57 中工网-《工人日报》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这里的发展“静悄悄”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世光 工人日报-中工网实习生 张葭朔

 

  今年是大庆油田勘探发现的第60个年头。

  1959年,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为标志,共和国宣布在祖国的东北地区发现了一片大油田。当年适逢新中国成立10周年这一重大庆典时刻,所以,这片为祖国加油的土地就被命名为大庆。

  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3.7亿吨,上缴税费及各种资金2.9万亿元。除了物质,这里还孕育了共和国发展史上的重要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60年的风雨兼程,60年的卓越贡献,人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词语,来形容大庆轰轰烈烈的发展历程。然而,当你真正走进大庆油田却发现,这里其实是“静悄悄”的。

  这种静,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感受到。

  有一种“静”叫没有改变

  “我认识他是在玉门。当时吃得不好,粮食供不上来,井上又和老百姓家离得远。铁人就自制了‘炒面’带到工地上。这炒面其实就是把面粉放到锅里干炒,一点盐都没有。”

  84岁的邱岳泰是一名老石油工人。在大庆油田,对于像邱岳泰这样曾经和铁人一起工作,或者是在同一个时代工作的石油人有一个专门的称号“老会战”。

  在大庆油田,人们对于“会战”这两个字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核心的意思是一致的。它代表着“任务急、工作难”,它也代表着“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取得成功”。

  用铁人王进喜当年的话来说,就叫“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这是人们从铁人王进喜身上总结出来的铁人精神。从1970年王进喜逝世到今天,时间已经过去快50年了,尽管时移世易,但在大庆油田总有些东西是一点儿变化都没有的。

  “时间总是不够用,搞科研不加班是不可能的。”说这话的人是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采收率研究一室主任陈福明,据他介绍,在每年6月底和年底科研攻关任务紧张的时候,能够为300人提供加班晚餐的食堂座无虚席,就算在平时,几十人加班也是常态。

  “赶上任务重的时候,早上8点钟上班,根本不知道晚上什么时候回家,也没有周六周日。”

  不仅是室内的科研,室外的钻井也依然一片热火朝天。

  “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这是曾经对于钻井队工作场景的描写。尽管现在钻井队的生活保障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但在蕴藏着丰富石油资源的野外那种冬季漫长寒冷、夏天蚊虫成群的自然环境,还是需要面对和应战的。

  对于钻井队里的硬汉们来说,他们也有着柔弱的一面。

  1202队队长李文亮告诉记者:“工作条件的艰苦我们都能克服。只是回家见到孩子的时候,小孩隐隐约约还认识你,但是抱他的时候,他会推你,不让你抱他。和亲人们聚少离多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心酸的。但就是这样,我们也愿意坚守在这个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什么?”李文亮指着飘扬在井架最高处的队旗说:“因为我们叫‘永不锩刃的尖刀’,我们的口号是‘有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

  有一种“静”叫安全无误

  作为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生产的重要基地,易燃易爆是大庆油田出产产品的共同特征。

  在石油开采的历史上,大庆油田曾经保持过27年年产5000万吨、连续12年年产4000万吨的纪录。

  今年一季度,大庆油田加大勘探开发迎来“开门红”:完成油气产量当量1065.55万吨,其中国内原油产量778.55万吨,比计划多产原油17.1万吨;生产天然气12.75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05亿立方米,油气生产呈现“春意盎然”的景象。

  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以“静悄悄”无事故的安全生产为前提的。

  “我们就是一个坐在火山口上的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天然气分公司经理于铁成说。

  如何守着“火山口”又不让火山“喷发”,大庆油田人真的是没做什么大事,做的都是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他们管理的可能就是“一根铁管子”“一块铁疙瘩”。

  于铁成带着记者走在天然气分公司的生产区域,他指着一台台机泵、一个个开关、一个个阀门告诉记者,每一个环节有什么风险,突发事故如何处理、这个部分由谁负责、他平时应该做什么都有着明确而具体的分工。

  像这样的分工,涉及天然气分公司380个岗位,被划分成了2200个员工管理区。

  这样的安全管理,是自上而下的,还有自下而上的。

  天然气分公司的光明轻烃储库库存量是亚洲第一,如果这里出现问题,储库周边方圆10公里都要受到灾害。

  然而,要确保这里安全,储库的管理工作却是从一个小小的仪式入手的。

  作为24小时需要有人值守的单位,每天各个班组交接的时候,尽管只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但是仪式感十足。

  交接班的两个人对面而立,互相叮嘱着今天岗位上的各种情况,这其中还会包括天气情况。

  “今天下雨了,外面的梯子滑,要小心。”

  非常有意思的是,上一个班的人总会给下一个班的人在值班记录本上留一个问题,内容就是关于“如某某设备出现故障应如何处置”。

  就是这样一条条无声的记录,共同构成了天然气分公司25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纪录。

  不仅是在天然气公司,在整个大庆油田,这样的纪录都在延续。不少生产单位在一进大门的地方就在最突出的地方写着“截至今日,安全生产XXX天”。

1 2 共2页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 专题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 专题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专题

    工人日报e网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