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甘肃定西:不懈奋斗七十载 黄土高原贫困山村谱出“小康曲”-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甘肃定西:不懈奋斗七十载 黄土高原贫困山村谱出“小康曲”

2019-05-21 16:54:13 央视网

  “铁姑娘”不服输 誓要改田造地

  暮春时节,驱车前往大坪村,一路上,阳光打在梯田上,田间地头刚敷的地膜闪着光,这是播种希望的季节。

  50多年前,这里全是荒山,庄稼就种在陡坡上。“山是和尚头、沟里无水流、田是‘三跑田’、岁岁人发愁”,这句流传甚广的话,唱尽了定西生态环境的恶劣。

  改变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激起了大坪人的干劲:“大寨人能干成的事,大坪人也能干。”在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冉桂英的带领下,向大寨学习兴修梯田,并成立了一支铁姑娘队,改土造田,誓要让荒山变梯田。

  年仅18岁的刘玉秀是铁姑娘队队长,“修梯田时正值冬天,为防止土地冻结,大家采用了人休地不休的方式”。

  当年兴修梯田的情景(资料图)

  当东方的启明星亮起,便是起床下地干活时。夜晚顶着星星回家,另一拨人继续,“晚上回来还要推石磨磨面”。

  100多人奋战了整整一个冬天,才修了0.5亩梯田,但大坪人不放弃。

  修梯田的场景(资料图)

  如今,年逾古稀的刘秀兰老人,说话干事依然风风火火。忆当年,曾经吃过的苦早已模糊,但清晰地记的梯田带来的改变。

  “刚开始,一边挖,一边用背篼背土”,刘玉秀说,后来有了独轮车,再后来,有了架子车,条件稍微好一点了。

  刘玉秀看老照片回想当年。

  当年虽然吃的是杂粮糊糊,但人们有的是干劲。“以前肚子吃不饱的时候,只能吃树皮,榆树皮算是最好的,修梯田才能吃饱肚子”,刘玉秀老人回忆。

  原来一亩地只能产100斤小麦,修了梯田后,一亩地能达到300至400斤,这是莫大的希望。

  0.5亩、5亩、10亩、100亩……从1964年到1982年,近20年的时间内,大坪村人发扬“战天斗地 艰苦奋斗”的大坪精神,兴修梯田2700多亩,让“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修梯田的场景(资料图)

  这是大坪村历史上最为壮丽的一页,征山不止,治水不休,他们将一座座荒山变成了良田。

1 2 3 4 共4页

编辑:刘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 专题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 专题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专题

    工人日报e网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