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洞察地球深处的波动-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走进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洞察地球深处的波动

2019-05-04 10:27:56 经济日报

  层层绿树掩映下,位于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南侧的地磁绝对观测室一片宁静。观测室大约有200平方米,摆放着数台地磁观测仪器,有从1958年观象台开启地磁观测时就引进的“大家伙”,也有此后我国自主研发的观测设备。

  厚重的窗帘遮挡住外部光源,即便下午4点室外阳光明媚,室内仍是寒气逼人。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观象台副台长张秀玲一干就是29年。

  1990年夏天,刚毕业的张秀玲被分配到观象台工作,实现了她年幼时当工程师的梦想。然而,上班报到第一天,大名鼎鼎的地球物理学家聂华山老先生却拿来笔和纸,让张秀玲专心练习写字,其他工作一概不提。

  “练字?”虽然迷惑不解,淳朴、开朗的张秀玲还是接受了老师的安排,一笔一画开始练字。1个多月过去了,聂华山才让她停下来,“你看,字是不是比以前工整了许多?我们做地磁记录必须字迹端正规范,这也是锻炼你从事地震工作的态度。”此时,张秀玲才悟出老师让她练字的初衷,地磁观测和写字一样,秉持执着与负责任的态度尤为重要。

  要知道,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曾连续12年获得全国地磁观测评比第一名。“观象台是全国标杆,我刚来那会儿,见到的每一位老师都告诉我一定要认真。”就这样,张秀玲跟随老一代地震工作者一起开展地磁监测,从最基本的仪器操作到数据记录,快2年时间才被允许正式上岗值班。

  “每天早上8点,不论刮风下雨,不能早也不能晚,负责地磁观测的人员必须到岗,准时更换记录图纸。”张秀玲说。

  不仅是苛刻的时间铁律,地磁监测对环境的要求也很高,必须在远离金属的弱磁或无磁环境下进行观测工作。有一次,眼看观测任务即将完成,张秀玲突然发现自己头发上的发卡没有摘下。尽管小小的发卡对数据影响微乎其微,然而聂华山却马上要求重做。这让年轻的张秀玲深以为鉴。

  2010年,观象台逐步实现对地震波动的数字化实时观测,而地磁观测还离不开人,需要人工调试角度。“地磁观测的魅力就在于此。改变的是观测手段,不变的是观测人员的细心与专注。”张秀玲说。

  “收了啊,这些可都是我的宝贝。”给记者介绍完,张秀玲小心翼翼地将罩布盖回仪器上。如今,她每星期要有3天时间来观测室检查仪器、校对数据。“坚持这么多年,就是为了积累数据,找出规律。地震一旦发生,前方能用上这些积累下来的数据帮助分析震情,及时做出判断。”(记者 郭静原)

编辑:王妍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 专题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 专题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 专题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