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从无名小屯到声名远播——这个“雪乡”是如何做到的?-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三年,从无名小屯到声名远播——这个“雪乡”是如何做到的?

2019-02-17 11:54:29 新华网

  新华社长春2月17日电题:三年,从无名小屯到声名远播——这个“雪乡”是如何做到的?

  新华社记者陈俊、郎秋红、孟含琪

  一个执意要进城赚钱的农家妇女,为何留下来做起了农家乐老板?一个司空见惯的“雪窝子”,如何成了声名远播的新雪乡?一个靠雪吃饭的地方,为何不下雪也一样玩得转?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新春时节,记者走进吉林省舒兰市二合屯,听乡亲们讲述这个山坳中的百年小屯通过冰雪旅游焕发生机的故事。

  让农民做老板

  “上菜喽!”春节这几天,二合雪乡林海农家院桌桌爆满,老板娘吴庆荣满脸喜气,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谁也想不到,就在三年前,她还“油盐不进,一心进城”。

  二合屯100多户人家、400多人,世代靠种苞米为生。一到冬天,大雪封山,出行困难。许多人觉得致富无望,纷纷“逃离”家乡。2016年,舒兰市政府准备借冰雪优势打造雪乡景区,布局各类景点的同时,鼓励农户开农家乐。

  “市领导反复找我谈了四五次,让我开店,我坚决不同意。这雪景我早看够了,还能有人花钱看?我要去大城市做买卖。”吴庆荣回忆。架不住领导三番五次地劝,2016年末,她花了几万块钱收拾了一下自家房子。没想到景区陆续涌入近万人次的游客,才两三个月她就收回了成本。

  “其实,把景点承包给大企业更省事。”在舒兰市委书记李鹏飞看来,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要富民,让农民不背井离乡也能赚钱。于是,政府干部挨家挨户动员农民,100多户村民入股雪乡景区这一新致富项目,30多户农民开起了农家乐。

  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为全村安装了上下水,实现室内厕所全覆盖,新建污水处理厂、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

  从务农转变为经商,很多村民对乡村游认识还不到位。政府委托舒兰市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加强景区运营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杨凤艳专门负责培训。她带大家到市里学习,还制定了严格的服务标准:上菜时手指头不能摸盘子边,晒豆角干要认真挑拣、不允许有杂物……

  严格的管理带来了良好的声誉。第一个雪季,雪乡接待游客8000人次,收入80万元;第二个雪季,游客激增到10万人次,收入1000万元。

  时值第三个雪季,雪乡的人气仍在增加,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人回来了。

  “我就在家乡干到底了!”吴庆荣说。

  等雪不靠雪

  今年冬天雪少,东北多地“雪乡”“雪村”陷入少雪尴尬。但在二合屯,游客依然玩得很嗨。

  走在村路上,家家户户挂起大红灯笼,院子里围着杂木栅栏,金灿灿的玉米制作的黄金屋吸引了很多游客拍照留念。“威虎山寨”景点还原了电影《林海雪原》场景,游客可以与村民互动,体验情景再现。关东烟具博物馆里,珍藏着琳琅满目的东北老物件。在雪乡剧场,游客被二人转逗得捧腹大笑……整个屯子充溢着原生态的关东文化风情。

  舒兰市副市长明继国说,二合屯四面环山、窝风存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雪乡景区带来优质雪资源。当地聘请专业的设计、管理和运营团队,打造了滑雪场、雪圈公园、雪地迷宫等冰雪项目。但景区不等雪也不靠雪,注重挖掘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资源,让游客除了玩雪,更在民俗游中产生归属感,唤醒乡愁。

  除了品尝色香味俱全的东北菜,游客们最喜欢与农家乐的老板们互动、讲笑话,村民们朴实的段子常常逗得游客笑声不断。“做买卖如做菜,用心才有味。”舒兰市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白云飞说,“我们决定不了雪量,但能决定服务态度。除了硬件设施,我们还要让游客们感受到东北人用心待客的热情。”

1 2 共2页

编辑:王妍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主题策划“春暖花开”

  • 专题

    2019我和我的祖国一起走过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