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变迁】告别“熬年头”走上“立交桥”-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变迁】告别“熬年头”走上“立交桥”

2018-12-15 08:24:34 中工网——《工人日报》

   三代技术工人讲述成长故事——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变迁】告别“熬年头”走上“立交桥”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征程,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坚守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

  48岁的全国劳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铣工首席技师戴天方,39岁的焊接专业首席技师陈久友,30岁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冠军肖滨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239厂的3名技术工人在不同年代的成长故事,揭开了过去数十年里,技术工人技能变迁的一角。

  通过他们的故事,人们发现:传统“师带徒”伴随着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变革正在悄然改变;成长通道的多元化,让技能人才的培养层次和水平不断升级;技能培训的完善和健全,让普通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有了更多可能。

  从“手的感觉”到“经验参数”

  1989年,19岁的戴天方从技校毕业后来到239厂,成为一名铣工。他的职业生涯是从一声“师傅”开始的。

  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他穿上工装,跟在43岁的金立国师傅后面了解机床的“脾气秉性”。那时,师傅和徒弟的关系更像是父子。

  当时的手动机床操作主要靠经验,工人通过感知刀具输出的力量,掌控产品切削的深度和角度,师傅传授的是一种“手的感觉”。而这种感受要靠徒弟在日复一日与机器的磨合中,转化成操作时的速度和力度,再凭借肌肉记忆内化成“操作心法”。

  1997年,戴天方收了自己的第一个徒弟。当时,手动机床已升级成数控加工中心,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输入几道指令,机器就能自动完成动作,产品尺寸精确且表面平滑。“太神了。”很多琢磨了一辈子“手劲儿”的老师傅们看到后,纷纷惊叹。

  “之前两个工人三班倒需要两三天才能完成的产品,在五轴数控机床上只要45分钟就能完成。”戴天方说。

  机器的变革,让师傅传授技能的方式也悄然改变。

  现在,入厂第一天,戴天方会发给徒弟们一本“新手入门宝典”,上面是量化成数据的工艺细则。在自动化生产中,记录经验的方法不再是肌肉和骨骼的记忆,而是客观的参数指标,技术工人从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

  现在,戴天方和徒弟们的关系更像是朋友。

  成长通道有了“立交桥”

  2000年,陈久友中专毕业后进入239厂成为一名焊工。

  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这是陈久友从老师傅们身上看到的成长路线图。在这条纵向的成长路上,进阶的方式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加速度”,也可以在生产攻坚中为企业“攻下一城”。

  当时,技能人才和技术人员之间的界线泾渭分明。当工人的目标就是“把活儿干好”。一线工人也能参与专业技术创新,甚至打破身份限制成为技术员,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

  239厂的这一改变发生在2008年。

  这一年,239厂开始实施职业发展的“双通道”,鼓励高级技能人才参与专业技术工作,选拔部分高级技能人才担任技术职务,让优秀的高级技能人员承担一线生产任务的同时,开展专业技术攻关创新。高级技能工人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横向交流壁垒被打破。

  陈久友自己就是受益者。他告诉记者,如今,一名优秀的“焊匠”要能够综合运用材料学、力学、光学、热处理、机械加工、金属探伤等各领域的知识,而不再局限于单一工种。对焊接工艺的要求,也不再仅仅关注产品外观,而更在意焊点的内部性能。

  去年夏天,陈久友从航天装配的整体环节考量焊接分系统的配合,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经过专业评审会通过,得到设计人员采纳。更改后的装配方案为企业节约成本30%。

  “技能人才的路越走越宽”

  2015年,27岁的肖滨滨作为高级技能人才被239厂“挖”来,并成功落户北京。此前他的身份是技师学院老师。

  从职校学生中的“技能明星”到职校老师,再到生产一线当工人,这样的成长轨迹,让肖滨滨清晰地感受到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的变化。

  在肖滨滨还是技校学生时,实训的产品尺寸、工艺与实际生产往往存在“落差”,学生在学校所学常常滞后于企业生产需求。

  几年后,当他成为职校教师的时候,学校已经开始与企业联手推行“双导师”制,由学校老师向学生教授理论知识,由来自企业的导师负责操作部分的讲解。这种“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被称作“新型学徒制”。2015年以来,人社部与财政部已在22个省启动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

  现在,在戴天方大师工作室和“工匠学堂”里,肖滨滨又有了当老师的机会。

  5月到6月,刃具磨削专项培训;6月到7月,手工编程专项培训……在戴天方大师工作室的课程表上,以培育培养优秀青年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排列得满满当当。在这些“技能加餐”的推动下,工作室已培养出两名高级技师和10名技师。

  “工匠学堂”则是239厂自创的技能培训“微课堂”,兼顾技能“补差”和“培优”,课堂时长不固定、形式很灵活,为的是提升技术工人的综合能力,惠及更多职工。

  “现在,技术工人早就不是‘熬年头’了。随着展示和提升自我的平台越来越多,技能人才的路也越走越宽。”肖滨滨说。(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维砚)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访四国并出席G20峰会

  • 专题

    习近平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三国

  • 专题

    李克强对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

  • 专题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