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从吃饱饭到“做好饭”(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从吃饱饭到“做好饭”(图)

2018-10-16 13:04:36 中国新闻网

  (改革开放40周年·风云录)“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从吃饱饭到“做好饭”

  中新社合肥10月16日电 题:“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从吃饱饭到“做好饭”

  中新社记者 赵强

  “搞‘大包干’(包产到户)是被生活逼迫,为了吃饱肚子。”“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严金昌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1978年冬,他和其他17位村民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实行“大包干”。就此,中国农村改革拉开序幕。

  如果把地分下去,是违反国家政策的。据严金昌回忆,按手印的那天晚上,大家心情都很沉重。“作为农民,我们有田、有地、有牛、有犁,为什么吃不饱饭?我们心里不服气呀!我们就下决心分地,按手印的目的是约束自己的,有责任大家共同承担。”

  冒险的结果换来了收获,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全队粮食总产量6.65万公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达400元(人民币,下同),相当于1978年的18倍。小岗村一夜之间成了“明星村”,中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大包干精神”的热潮。

  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表示,实施“大包干”后,小岗村迅速解决了农民吃饭的问题,但和中国绝大多数乡村一样,小岗村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也陷入困惑——“一夜迈过温饱线,20年未过富裕坎”。

  2004年,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到小岗村出任第一书记,引导发展旅游业。随后,小岗村建起了“大包干”纪念馆,用小岗品牌带火了特色旅游。

  “2008年,开办了现在的农家乐——金昌食府。”严金昌告诉记者,刚开始餐馆的生意并不好,随着小岗村旅游业不断发展,到小岗村考察学习的人越来越多,现在餐馆每天可以接待200人左右,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

  资料图:“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

  在记者采访间隙,严金昌的四儿子严德双正在准备早已被预定好的五桌饭菜,每桌餐费标准500元。餐馆内散客陆续进出,其生意火爆可见一斑。

  “当时小岗村开发旅游业,想回来试试。”严德双说,2007年,自己从广东回到小岗村。他说,小岗村的发展前景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回村创业和就业。近五六年村里变化非常明显,去年村集体还分了红。

  小岗村要发展就要靠人才,小岗村的未来更需要人才。严金昌说:“两个孙子大学毕业后都回到小岗村。我希望村里的年轻人学到知识有了本领后,还回到小岗村来发展。”

  2015年,严金昌把曾经冒着风险分得的35亩土地按每亩每年800元的租金流转了出去。他说现在家里主要收入来源不再是种地,而是餐馆,未来他还打算扩建餐馆,提高经营档次,把这份发家致富的“饭”做好、做香。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王华说:“小岗是新时代安徽农村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象征、标志。40年来,安徽农村改革的基因薪火相传,为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改革的红利也加速释放。”

  据王华介绍,安徽省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148.3亿公斤增加到2017年的347.6亿公斤,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万亿元;农民收入由1978年的113元提高到2017年的12758元。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