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40年】“我喜欢出发”——访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鸣(组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见证40年】“我喜欢出发”——访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鸣(组图)

2018-10-15 17:46:33 中国交通新闻网

  从1978年考上大学到2017年完成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林鸣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整整40年的沧桑巨变。

  在这40年间,从科员到总工程师,他的头衔随着工作的调整不断地变化。这背后对应着一个个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折射出我国桥隧建设发展的轨迹。

  摸着石头过河 挫折中得到历练

  听说是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话题,林鸣爽快地接受了采访。这一代人对改革开放、特区建设有着特殊的情感,改革开放对于他们来说意义之重,如同雨露肥料之于庄稼。

  就在强台风“山竹”登陆广东的那个早晨,在港珠澳大桥中交联合体营地,记者如约见到了林鸣。

  话题是从难忘的1977年开始的。当时林鸣在县里的一家国营化肥厂工作,那一年他被送到西安交通大学进行化工方面的培训。培训结束时,学校组织学员返程前游北京,从天安门广场上的广播里他听到了全面恢复高考的消息,兴奋得几宿没有合眼。

  回到厂里,林鸣一边工作一边复习。1978年,他考入了交通部下属的南京航务工程专科学校,从此步入了如今为之奋斗大半生的交通建设领域。

  1981年,林鸣毕业后来到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局(简称二航局)。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港航工程建设疲软,地处内陆的二航局举步维艰。时任交通部副部长的黄镇东指出,交通施工企业必须在大型桥梁建设领域有所建树,才能在今后快速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站稳脚跟。之后不久,真正意义上的由交通人自己承建的第一座跨江公路桥——湖北黄石大桥动工兴建,第一、二公路工程局及二航局都参与了此桥的建设。而当时的林鸣作为“第三梯队”的后备干部在局组织部担任副部长,与黄石大桥建设擦肩而过,这也成为了林鸣此生最大的遗憾。

  上世纪90年代初,二航局在严酷的水工市场竞争中被逼得走投无路,弃水登陆。二航局以工程分包商的身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海经济特区,参与珠海大桥的建设。林鸣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到特区的经历:在广州,他和一位同事上了个体户的车,被“转卖”了多次……最终被扔在了拱北口岸。一打听,离自己要去的磨刀门码头还有很远的距离,他们在路边小店吃了一盘豆腐、一盘青菜,就花了十几元钱!最后好不容易听懂了当地人的讲解,分乘2辆摩托车到达了目的地。

  在他的职业生涯里,第一次担任项目经理所负责的工程就是珠海大桥。“当时那个紧张啊!”林鸣说。为了完成现在看来完全是“小儿科”的水下2.2米桩基,局长领着全局10位教授级高工到现场开了三四次会议研究……在一边摸索一边学习中,林鸣团队完成了这座珠海人民至今仍引以为傲的、连接珠海西部的重要控制性工程,创造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辉煌。

  但是,在接下来的珠海经济特区第二座跨海大桥——淇澳大桥的建设中,他遭受了自己职业生涯里的“滑铁卢”。

  珠海大桥首战告捷,让二航局在珠海迅速赢得了声誉。1992年年底,珠海淇澳大桥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时,在政府有关方面的支持下,二航局变成了总承包联合体牵头人,并一举中标。林鸣作为项目总经理,酬志满怀。

  但人生很难一帆风顺,淇澳大桥工程非常不顺利。由于受当时对跨海大桥施工经验缺乏、技术装备落后、工期延长、资金短缺等因素影响,工程持续了8年时间。作为这个项目的第一任总经理,准备不充分、没有开好头,让林鸣一生都感到内疚。

  在这个过程中,时任二航局局长的肖志学与他有过一次谈话。他对林鸣说,工程如同战场,在战场上是胜负论英雄,干工程是以成败论英雄。

  知耻后勇,卧薪尝胆。20年后在同一地点,林鸣实现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辉煌。

1 2 3 共3页

编辑:韩京华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