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首个“海绵街区”建成:走在“海绵”上 不怕踩水了(组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东北首个“海绵街区”建成:走在“海绵”上 不怕踩水了(组图)

2018-10-15 17:15:17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高博

  你有没有这样的烦恼?下雨天走路,“啪叽”一声踩进水洼子;还有些地砖不牢,像蛤蜊一样喷水,湿透了袜子和鞋。

  吉林省长春市东郊的一块新城区,不再有这种困扰。10月10日,长春从早到晚下了一天雨,但在英俊镇的英凯大街上,人行道没有积水——半个水星子也没有。“等下完雨,你穿布鞋在这儿走,鞋底也不会湿。”中铁一局二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刘红说。

  科技日报记者在雨后的路面上一按,手上只有湿气,没有沾水。有人拿来一桶10升的水,咕嘟嘟倒掉,水一下地就没了踪迹。

  长春市英俊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是东北第一片“海绵街区”。

  海绵城市的概念提出不到20年,近年在中国很受重视。传统市政工程的排水设计是让水快快流走,越通畅越好。但中国一半以上城市缺水,夏季又暴雨内涝。这让人们反思,城市基建是否应该重视蓄水?

  科技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能透水的路面叫“大孔豆石”。预制好的豆石混凝土,像一块萨其马,半实半空。“豆石”就是水泥颗粒,只不过孔隙结构适合渗水。地砖则用特殊的砂混凝土材料。豆石混凝土的下方是“中粗砂垫层”,它可以蓄水。

  沿线1.5米宽的绿化带,比车道和人行道都低几十公分,也可以蓄水;但雨水不直接流进绿化带。马路牙子隔一段有溢流口,水汇集流到口外的小方池,池底是透水红砖;如雨流过大,会溢出小方池,到鹅卵石水道;水再大才漫进绿化带——尽量将水渗入蓄水层。

  等到晴天,绿化带的灌木和草皮可利用潴留的雨水,无须多浇。多孔的路面也会蒸腾水分,避免被阳光晒得太烫,缓解“热岛效应”。

  海绵发挥作用,离不开传统下水管网的完善。“灰色”和“绿色”结合成理想的排水系统。“海绵”的下层埋了塑胶管,它就像静脉血管。如蓄水层的水太多,就会沿着管子流进排水网络。

  海绵街道在全国都有试点,在东北则是首例。因为冬天地下水冻结,春天化冻,一冻一融就会变形——路面可能突起、裂缝。为此,中铁一局二公司采取很多特殊工艺,如人行道每6米设置变形缝,管道深埋避开冻土层等等。此处使用的透水混凝土,在-20℃可以冻融循环50次,也就是50年不坏。

  中铁一局的工人说,去年雨季,项目附近一个村子曾积水1米深,动用了20台水泵排涝。这样的涝灾将成为历史。

  2015年10月,国务院发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指出:70%的降雨应在城市内就地消纳、利用。预计到2020年全国至少20%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一标准;2030年更提高到80%。

  图文:科技日报

编辑:韩京华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