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浦东的改革答卷(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90后浦东的改革答卷(图)

2018-09-17 09:00:47 中国青年报

  人才新政释放红利,谋求更有质量的经济增长

  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习俊通是个有故事的人。他曾经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副院长,但不久前,他却辞去大学里的行政职务,带领着一支168人的高精尖团队,扎根在距离上海市中心超过70公里的浦东临港科技城,为科技城里的高端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提起自己“搬家”的缘由,习俊通说,虽然早几年临港还是一片平地,但如今已经是上海智能制造的承载区。这里的企业以尖端制造业为主,工厂多、企业多,对科技支撑需求也很多,而他的研究和团队正好可以帮这些企业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实现研究与运用的无缝对接,这对研究者来说,有极大的吸引力。

  在临港,像习俊通这样被引来的“凤凰”并不少,这背后是浦东打造高端制造所带来的机会,更有临港对人才求贤若渴,出台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的吸引力。

  2014年,浦东被赋予新的使命,要全面开展科创中心建设,打造与自贸区比翼的“科技创新的试验田”。支撑起创新试验田的是“张江-临港”南北创新走廊联动的方案。

  这意味着,浦东将依托张江科学城的创新源泉,利用临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特殊机制,加强创新协同和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一步棋,可以说是浦东经济质量的再提升。

  尽管在过去20多年间,浦东GDP的年均增速超过15%,但在浦东人看来,经济的质量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

  事实上,浦东成长的28年,也经历了经济质量的几次升级跳跃。

  浦东新区设立之初,浦东人就已经意识到,上世纪80年代,出口原料型的轻工业价格低,可要是加工成半成品,就值钱多了。所以开发初期,浦东就在金桥设立了出口加工区,果然成为当时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后来,陆家嘴金融商圈和张江生物制药板块的崛起,都在提升着浦东GDP的质量,逐渐打响了浦东外贸、金融、生物制药的品牌。

  当科创中心的使命来临后,浦东又打出了激活创新的改革组合拳,出台科创中心建设22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人才政策33条、扩大开放100条等政策法规,保护创新的源动力,打造人才高地。

  2017年6月16日,浦东推出了提高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的9条措施,并宣布成立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局,负责受理外籍人才来华工作许可、永久居留认定和推荐等,为外籍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已为30名外籍高层次人才出具了永久居留推荐函。

  今年,临港推出了最新版的人才政策,大到创业注册公司,小到员工租赁住房,甚至实习生的补贴都有细致规定。临港的目标是,致力于打造一座“生活最舒适、人才最向往”的活力新城。

  创新之城的定位与人才政策的红利给浦东带来了新名片,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墨子号卫星发射成为浦东新的注脚;在张江,以“上海光源”等一批大科学设施为代表的“国之重器”,成为国际著名“创新引擎”。

  “上海光源”发出的照亮“1微米的世界”的神奇之光,可以看清微纳米量级的个体,从禽流感病毒到外尔费米子,科学家们得以了解、追踪物质内部结构,多项科研成果为破解禽流感、手足口病等流行病毒难题立下大功。

  有人说,浦东正经历从“代工厂”向“智慧谷”蜕变。这一蜕变折射出的正是浦东从“制造”到“智造”的追求卓越之路。

  以2017年的数字为例,浦东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达75%,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产业集群优势日益凸显。

1 2 3 共3页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主席赴俄罗斯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

  • 专题

    2018中国网络媒体论坛

  • 专题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