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红渡“四在农家”升级版探路乡村振兴-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红色红渡“四在农家”升级版探路乡村振兴

2018-07-24 10:24:19 瞭望

  “岩门坡,穷窝窝,一年才收一撮撮,养个媳妇要挪窝。”这曾是遵义市余庆县红渡村的真实写照。

  但当参与“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的《瞭望》记者在22日来到这里时,看到的却是整洁的村庄里,一栋栋民居掩映在绿色风光之中。对于今天的幸福生活,当地老百姓也自发形成了一个顺口溜:红渡坡,幸福窝,南来北往旅客多,旅游带来金银宝,城市的人们都挪了窝”。

  在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征程上,红渡村历经了“四在农家”到“旅居农家”的转变,通过创新合作方式,实现了从建设乡村到经营乡村的转变,为乡村振兴的宏大实践提供了有益探索。

  余庆县位于黔中腹地,遵义东南端,地处遵义、铜仁、黔南、黔东南四地州市结合部。而红渡村位于余庆县大乌江镇中心,属于大乌江集镇城郊结合部,东与大乌江集镇接壤,西与构皮滩电站所在地马龙村比邻。村子原本叫岩门村。1934年12月28日—1935年1月4日,中央红军第一、九军团长征途径余庆,由大乌江回龙场渡口强渡乌江,率先突破国民党军乌江防线,打通了北上遵义的通道。为纪念红军在此强渡乌江,于是更名为红渡村。

  红渡村旅游资源丰富,有神奇幽深的岩门大洞、万丘梯田、红军抢渡乌江战斗遗址回龙渡等景点。但在过去的发展中,红渡一度遭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2001年,余庆县在全县开展了以“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为核心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由此,余庆也成为了“四在农家”的发源地。《四在农家——余庆》入编全国八年级德育教材,2012年“四在农家”写入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

  历经16年的发展,“四在农家”累计建成872个创建点,成功打造了阳光水岸、白沙水乡、赵家沟、红渡和博士寨等36个精品示范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2143元增长到2017年的10650元。

  作为省级一类贫困村的红渡村在此过程中开展的“四在农家”建设,确实改善了村民的生活。但随着建设的推进,当地干部发现,村子是越来越漂亮了,但很多人家在建好了房子后仍旧选择外出打工,村里更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村庄虽更美了,但人气却淡了。

  到2014年,该村还有贫困户205户601人,贫困发生率29%。村支部书记周子婷告诉《瞭望》记者,当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000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为零。

  面对这一发展困境,红渡村党支部提出“基础设施围绕旅游投、特色农业围绕旅游做、绿色生态围绕旅游干、文体活动围绕旅游办、社会管理围绕旅游抓”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最终形成了以“旅居农家”助推精准脱贫的新模式。

  2014年,余庆县邀请北京一家公司策划了“旅居农家”创意方案,并于2015年在大乌江镇红渡村启动了“余庆坊·红渡旅居农家”的建设。依托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于一身的优势,红渡村结合农村闲置土地、闲置房屋、闲置富余劳动力多的特点,通过招商引资共建共营、组建专业合作社集体经营、固定资产出租联营切实整合“三闲”资源,实现“三利”目标。一是整合闲置房屋租赁直接收利;二是整合闲置资金入股分红增利;三是整合闲置劳力就近务工增收。最终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其间,红渡村整合了“一事一议”、交通、产业、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等专项资金1.2亿余元,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和发动群众筹资6000余万,形成了“政府投入主导、各级大力支持、群众主动参与”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修建木栈道3公里、观光平台3个,建成红军强渡乌江战斗体验场、梯田景观道路、梯田创意农业、攀岩基地等景点。

  “过去农村已经建设得比较漂亮了,但却是闲置的资源,通过‘旅居农家’这一‘四在农家’升级版的打造,带动农民实现了从‘建设新农村’向‘经营新农村’的转变。”大乌江镇党委书记韦继军对《瞭望》记者说,如今村里余庆坊这一项目直接带动村民就业占10%,相关延伸产业带动就业超过40%,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正在回到村里。

  在红渡村,记者遇到了从贵阳来这里度假的75岁老人付念典。他告诉记者,在这里能回味以前的生活,自己刚刚就原汁原味体验了一把“推豆腐”。老人说,“能有这样的体验很高兴,尽管汗流浃背但不觉得累,有一种返老还童的感觉。”

  来村里的其他多位游人告诉记者,来这里主要是被红军强渡乌江这一红色文化吸引,同时还因为这里的环境没有受到污染,且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如今的红渡村产业发展正不断从“种土地”向“卖风景”转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14年的不足3000元提升到2017年的80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达到了10万元。红渡村的发展真正成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也将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记者/王仁贵 曹滢)

编辑:刘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访问中东非洲五国并出席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

  • 专题

    李克强总理访问保加利亚、德国等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晋江经验

  • 专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