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牛”回家 脱贫可期-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飞牛”回家 脱贫可期

2018-06-14 17:28:44 新华社

  新华社银川6月14日电 题:“飞牛”回家  脱贫可期

  新华社记者 杨稳玺

  2017年,海原县三河镇的马才元家发生了两件大事。首先,一家人从山上的丘陵村搬到了山下的富陵新村,告别了破烂不堪的土坯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其次,曾经未曾谋面、“飞”在外面的牛也落入新家,给他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过去,牛是在外面‘飞’呢,我们根本见不到,每年等着领钱就行。”马才元一边将切好的草料喂给牛儿,一边和记者侃侃而谈:“肯定有人觉得啥都不干就能领钱好,但我觉得还是自己养着踏实。”

  海原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西海固中的“海”字就指代海原。丘陵村则正是当地恶劣自然条件的缩影,村民稀稀落落分布在高低起伏的黄土丘陵中,山大沟深、干旱缺水、交通不便,种种客观条件限制了村民自力更生、脱贫致富,“飞牛”养殖扶贫模式应运而生。

  据三河镇副镇长闫青英介绍,所谓“飞牛”,即以贫困户扶贫贷款作为资本金通过合作社入股企业,用于企业发展奶肉牛养殖业,贫困户享受企业养殖利润分红,旨在解决无自我发展能力和无养殖条件贫困户的脱贫难题。

  “1年能分1500元,对我们来说可是一大笔钱呢。”马才元告诉记者,在山上住的时候一家人靠天吃饭,种些小麦、杂粮,偶尔打打零工,一年下来顶多能挣1万元。

  1500元不是一笔小数目,但马才元早就有了让“飞牛”回家里的打算:“2016年我确定要搬下来时,就和家人商量自己养牛。他们一开始担心没技术,但我觉得想脱贫,就不能光指望别人,没技术咱可以学。”

  马才元的想法和当地政府部门不谋而合,“飞牛”养殖扶贫模式在2017年3月宣告结束。闫青英说:“‘飞牛’模式诞生的先决条件是贫困户没有自我发展能力和养殖条件,搬迁后,村民有了养牛条件,‘飞牛’模式就显得不太合适。”

  闫青英解释说:“扶贫先扶志。让贫困户躺着拿钱,容易滋生‘等靠要’思想。我们目前鼓励贫困户通过贴息贷款在自家发展养殖业,并给予其技术、销路帮助。”

  2017年7月搬入新家后不就,马才元就在父亲和自家院里盖起了牛棚,申请了政府扶贫贷款,把“飞”在外面的牛接回家。在政府及企业提供的技术帮扶下,如今6头牛儿长势喜人,膘肥体壮。

  “今年下半年就能出栏卖钱了,估计挣个两三万元不成问题,明年再多养4头牛……”马才元对脱贫致富很有信心。

编辑:傅仁誉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上合青岛峰会

  • 专题

    李克强访问印尼、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

  • 专题

    聚焦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专题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启动仪式在拉萨举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