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一事,终一世——记高原铁路“探路者”刘争平-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执一事,终一世——记高原铁路“探路者”刘争平

2018-06-13 15:58:32 新华网

  新华社拉萨6月13日电(记者张京品、王军)一生执着于一条线——青藏铁路,专注于一件事——研究冻土,这就是刘争平!

  刘争平今年47岁,1993年从西安科技大学毕业后到兰州工作,成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科研人员,从此与铁路结缘。

  青藏铁路是新世纪国家重点工程。2000年,刘争平走上高原,成为青藏铁路的“探路者”。

  困扰青藏铁路建设最大技术难题是高原冻土。“冻土是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受工程的影响,极易产生融化下沉。”刘争平说,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要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如何保证修建中冻土不融沉、路基保持稳定,被西方铁路界认为是“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从2000年到2001年,刘争平和同事迎冰雪,蹚河水,战黄沙,努力获取准确的冻土数据。

  “最难受的是在五道梁兵站过夜,半夜经常被冻醒、缺氧憋醒,成宿成宿睡不着,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快坚持不下去了。但想着冻土研究事关青藏铁路的建设,熬一熬,就坚持下来了。”刘争平回忆。

  他的搭档胡涛告诉记者,五道梁海拔约4700米,到五道梁的第二天,刘争平在洗碗的时候就晕了过去,大家劝他下山“缓一缓”,但他坚持不下山。

  靠着这份坚持,刘争平和他的团队经过艰苦的现场调查,获取了12万组数据,组织完成了青藏铁路沿线冻土区800多个地温观测孔的测试工作,绘制了国内首张1:200000大比例尺的《青藏铁路冻土地温分区图》,创新形成世界领先的整套冻土综合勘察技术,编制完成冻土工程技术的“中国标准”,为青藏铁路建成世界一流高原冻土铁路铸就“定海神针”。

  2008年,凭借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多年冻土的技术处理措施”的研究成果,刘争平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奋斗没有终点。青藏铁路刚建成通车,其延伸段——拉日铁路就进入勘察设计阶段,刘争平继续为高原铁路“探路”。

  拉日铁路是我国目前穿越地热区间最长、区间地热温度最高的铁路,铁路经过地热段长约47公里,探明最高热泉温度达88℃。

  2010年拉日铁路定测期间,刘争平每月至少要跑5趟,行程近3万公里,主持绘制了我国第一张雅鲁藏布江峡谷区1:10000地温点分布图,为铁路选线、工点布置提供了最直观的依据。

  在青藏高原的18年里,刘争平累计行程超过11万公里,用自己艰辛而坚定的足迹,换来宝贵的冻土数据,让高原铁路不断向前延伸。

  执一事,终一世。今年年初,刘争平获得首届“藏地工匠”光荣称号。他说:“人这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够了。”

编辑:刘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上合青岛峰会

  • 专题

    李克强访问印尼、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

  • 专题

    聚焦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专题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启动仪式在拉萨举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