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的音乐“手术医生”-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病房里的音乐“手术医生”

2018-06-10 07:59:16 中工网-工人日报

  目前全国已有许多医院设置了音乐治疗室,并聘请了音乐治疗师。在倡导人文医学的大背景下,音乐是给予病人安慰最直接的方式
病房里的音乐“手术医生”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外科大楼一层有一间特殊的门诊办公室,路过门口,不时能听见里面传出的歌声。这是医院特有的音乐治疗室。

  记者来到音乐治疗室时,身穿白大褂的音乐治疗师刚刚完成一天的工作。走进音乐治疗室,不同于常见的弥漫着消毒水气味的办公室,这间屋子更像是一间音乐教室。电子琴、古筝、吉他、非洲鼓等乐器齐全,桌子上还摆放着画笔、鲜花和电子仪器,小小的一间办公室,充斥着浓厚的艺术气息。

  音乐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边缘学科,集音乐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为一体,通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来治疗疾病。

  目前全国已有许多医院设置了音乐治疗室并聘请了音乐治疗师。在倡导人文医学、关注病人心理的大背景下,音乐是给予安慰最直接的方式,音乐治疗已在北京、青岛、广州、武汉等大中城市落地生根。

  从主角到配角

  2017年10月,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迎来了一位伯克利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的毕业生——王紫萧。这位出生于1993年的姑娘刚到肿瘤医院报到便穿上白大褂跟随医生查房去了。

  音乐治疗专业发展于二战时的美国,受战地医疗条件所限,医生发现播放音乐对抑制伤员细菌感染有作用。战后,音乐又被用来治愈有战争心理创伤的人群。在西方国家,音乐治疗发展已有几十年,而对于中国人来说,音乐治疗还是一个陌生领域,甚至有人对此表示怀疑。王紫萧回国后遇上的第一位病人便对音乐治疗抱有怀疑和抵触的情绪。

  在VIP病房中,医生向一位胃癌晚期患者介绍王紫萧及其音乐治疗,希望可以利用音乐缓解患者的病痛,正处于极度疼痛之中的患者很不耐烦地拒绝了医生的建议,后来几经医生与家属劝说才勉强同意。

  “换位思考,我很能理解他的感受,可以看出当时他非常难受。换作是我听到不了解的音乐治疗,也会很不耐烦地拒绝。”回忆起初次实施治疗,王紫萧记忆犹新。

  回到办公室,她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因为病人的痛苦和拒绝,所以她选择了轻柔的音乐作为第一疗程的“药方”

  下午,王紫萧背着吉他来到病房,病人蜷身背对着她。王紫萧端了把椅子到了病人的正面,“我可以坐在你的对面吗?”“随便。”病人对她的态度依旧没有改变。

  随着六弦吉他的拨动,轻缓的音符静静流淌。王紫萧观察到,刚开始病人还是紧缩着身体捂着胃部,脸部表情紧张。10分钟过去,病人的身体和表情出现了轻松的迹象。15分钟,第四首曲子弹完,病人竟然睡着了。

  当家属进门看到熟睡的病人时流下了眼泪。“那一次触动很大,因为病人已经很久没能安稳入睡了。而那位极度抗拒我的病人竟会要求我再次为他演奏。”第二天登门治疗,病人让护工把自己的床摇起来,面对着治疗师,说了很多此生的遗憾,其中有一条就是“忙着挣钱,却没有好好听过音乐”。

  四个疗程后,病人去世了。病人家属来信:“谢谢你的音乐。”王紫萧说,音乐治疗本身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但是能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给予最后的关怀。

  音乐就是手术刀

  从小学习钢琴,毕业后一直从事学生工作的张明怎么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会穿上无菌服进入手术室。2017年,张明受邀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麻醉科的专家教授联合启动了“音乐治疗对胸外科全麻术后躁动干预效果实证研究”项目。

  手术麻醉开始前,张明利用最后的时间,采用音乐催眠技术给患者植入心理暗示:“当你再听到音乐,听到我说话的时候,就意味着你的手术非常成功,你的呼吸会变得越来越深,心跳会越来越平稳……”轻柔而坚定的暗示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恐惧紧张的病人慢慢进入平静状态。麻醉还未开始,病人已陷入半催眠,麻醉师不明白,为什么还未开始麻醉病人就“睡着了”。

  手术过程中,现场的一位医护人员看到手术室中的他表示很疑惑,询问他从何而来。“我是音乐治疗师,术后帮助病人复苏。”“术后一针拮抗剂就可以苏醒,还需要你们吗?”面对质疑,张明耐心地解释着,却依然消除不了对方疑虑,其实现场的很多人都对他实施的音乐治疗抱有怀疑态度。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病人被推入复苏室中等待术后苏醒,张明最重要的工作开始了。“我给病人带上耳机的时候,所有人都好奇的围观过来,连我自己都在担心第一例病人能否在音乐的帮助下顺利复苏。”

  “当你再听到音乐,听到我说话的时候,就意味着你的手术非常成功……”张明轻柔的“呼唤”伴随着音乐通过话筒传到耳机中,不一会儿病人的意识开始恢复。此刻,张明紧盯监控仪,随着病人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张明的唤醒也变得更加有力,音乐的情绪也更加积极,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充满人性关爱的呼唤中,病人顺利完成了术后复苏,整个过程平稳、无躁动发生,血压、心跳和血氧指数一切都维持在最佳状态。

  “张老师,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看到首例病人在音乐治疗的帮助下术后苏醒得如此平稳,张明的搭档一直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

  据他介绍,全麻手术术后出现躁动的概率约在27%左右,病患会在术后复苏的过程中出现猛烈的无意识动作或挣扎,血压、心率异常,甚至导致切口开裂、手术失败等严重后果。但一年多的项目进行期间,经张明进行音乐治疗干预的手术病人,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始终为0%。

  张明形容,音乐就是他的“手术刀”。

  良莠不齐的音乐治疗师队伍

  伴随着音乐治疗专业的兴起,音乐治疗师培训课程也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记者搜索音乐治疗师培训课程,网络上有些课程打出“速成”旗号,为期10多天,远程在线也可参加,无须参加实习考核即可结业拿证。有知情人士透露,有些课程甚至只需要三天时间,学习一些概论性质课程,最后一天带着学员唱歌,来参加培训的甚至都是毫无音乐基础的学员,这样的课程只是用来赚钱的工具。

  王紫萧回国后也接触到一些自称音乐治疗师的“同行”,她对这些治疗师几个月即可拿证的速度吃惊不已。“在校学习时,四年时间,每学期都要到不同的机构去实习。音乐治疗是一门涵盖多方面的学科,不是几天培训就可以的。”张明也表示:“国内音乐治疗师行业准入标准有待建立,治疗师队伍良莠不齐。”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教授高天表示,目前国内不仅缺少音乐治疗师,更缺少音乐治疗专业老师。从其回国开创音乐治疗专业起,20年间,国内已有15所高校开设此专业,但其中7所并没有专业老师,只是从心理学、医学等专业临时组建的教学团队。“音乐治疗进入快速增长期,更要在这个阶段培养具有深厚音乐功底且有丰厚实践经验的专业型人才。”(记者 曹 玥)

编辑:韩京华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上合青岛峰会

  • 专题

    李克强访问印尼、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

  • 专题

    聚焦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专题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启动仪式在拉萨举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