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卫生大会上,中国官员这样骄傲地介绍……-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在世界卫生大会上,中国官员这样骄傲地介绍……

2018-05-25 10:26:21 新华网

  新华网 底东娜

  5月22日,在日内瓦举行的71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崔丽介绍,中国政府响应全球根除疟疾倡议,2017年已经首次实现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即将成为全面消除疟疾的国家。

  疟疾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危害人类健康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身体健康的重点传染病。

  崔丽在大会上介绍了中国消除疟疾的进展和成就,分享了中国在政府重视、部门配合、联防联控、边境防控屏障、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阐述了中国提出的“线索追踪、清点拔源”工作策略和“1—3—7”工作要求,即疟疾病例诊断后1日内报告、3日内完成病例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7日内完成疫点调查和处置。这一工作策略和要求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技术策略。

  为什么中国消除疟疾的策略获得这样的认同?在国际上消除疟疾这么难吗?关于疟疾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一、 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进行传播。这种寄生虫在人体的肝脏中繁殖,然后感染破坏血红细胞,不断繁殖,不断破坏。在所有热带病中,以受疟疾威胁的人数与发病数字为最多,居世界卫生组织重点研究的六大热带病的首位。

  二、疟疾就是民间说的“打摆子”?

  感染疟疾,在被蚊子叮咬10~15天后,人会出现发烧、头痛和呕吐等症状,民间称作“打摆子”,就是一会儿发热,一会觉得寒冷而打冷战。如果疟原虫侵入脑部血管,则会导致最为严重的脑部疟疾,通常会造成病人昏迷。严重的疟疾患者甚至会因此丢掉生命。

  三、疟疾主要在哪些国家和地区流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全球86%的疟疾病例发生在非洲,9%的病例发生在东南亚,其余5%的病例分布在全球其它地区。

  四、如何预防疟疾?

  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

  五、治疗疟疾的药物有哪些?

  青蒿素能有效治疗疟疾,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它可以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有效地解决了疟疾对奎宁产生耐药的问题。青蒿素,吸收快,起效快,适用于凶险疟疾的的抢救。其中青蒿琥酯的抗疟作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而少,耐药率很低,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尤其适用于孕妇和脑型疟疾患者。

  看完上述科普知识,你是不是在想86%的病例发生在非洲,距离我们太远了。实际上,根据世卫组织最新报告,2016年全球估计疟疾新发病人数2.16亿,较2015年增加了约500万例,全球疟疾防控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在过去,疟疾的可怕程度,用“生命收割机”来形容也不为过。不过不必太担心,多亏百年来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疟疾的死亡率已经大幅下降,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研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全球疟疾治疗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中国的青蒿素药物部分产品已经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中国生产的长效蚊帐已进入“抗击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全球基金”采购目录。

  中国不仅自己在积极地消除疟疾,而且在国际舞台上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据介绍,2005年以来,中国为湄公河流域5国培训了1000余名疟疾防控人员,派出120余批次疟疾专家进行技术交流。2015年以来,中国与英国共同在坦桑尼亚开展疟疾控制试点项目,试点地区疟疾发病率已下降50%,取得显著成效。

  2016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开展疟疾控制三方发展合作试点项目,提供疟疾诊断及鉴定的技术和研究支持,目前已培训300余名医务人员、实验室人员和科研人员,探索形成了全球疟疾防控三方合作的新模式。

  消除疟疾,中国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编辑:刘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上合青岛峰会

  • 专题

    李克强访问印尼、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

  • 专题

    聚焦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专题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启动仪式在拉萨举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