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规模放流长江鲟 助力“水中国宝”重建自然种群-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我国大规模放流长江鲟 助力“水中国宝”重建自然种群

2018-05-17 17:21:33 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5月17日电(周相吉、李书简)17日,八万余尾不同规格的长江鲟于长江上游宜宾市一处自然水域放流成功,这意味着我国在长江鲟资源收集与人工保种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向长江鲟自然繁殖与野生种群重建迈出重要一步。

  长江鲟,又称达氏鲟,是我国特有珍稀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流和金沙江下游。“近年来,受水工建设、过度捕捞、航道整治等人类活动影响,长江鲟自然种群规模急剧缩小。在2000年后停止了自然繁殖活动,野生种群基本绝迹,长江鲟物种延续面临严峻挑战。”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介绍。

  经过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等单位对长江鲟资源收集、繁殖和养殖的长期研究,目前长江鲟人工保种技术已经获得突破,全人工繁殖和子三代苗种繁育获得成功,为长江鲟野生种群恢复和重建奠定了基础。

  本次活动共放流长江鲟子一代亲本50尾、长江鲟幼鱼5100尾、长江鲟鱼苗80000尾。科学家们力图通过放归长江鲟成体和亲本,尤其是已具备自然繁殖条件50尾,重塑野外自然繁殖行为,最终实现其自然种群的重建与恢复。

  此次放流的所有长江鲟亲本均植入超声波遥测标志牌,幼鱼植入微型线码标(CWT)、雷达射频标(PIT)等标志牌。放流后,农业农村部与相关部门将全程跟踪掌握长江鲟亲本的分布和活动状态,并加强其分布集中水域的渔政监管与生态修复,以提高放流效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介绍,我国从2007年就已开始尝试人工增殖放流以补充长江鲟野外资源,10年间累计放流近5万尾。但放流规格单一、数量稀少使得效果并不明显,误捕到的长江鲟未发现有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也未发现自然繁殖幼鲟。“一个物种要长期生存下去,必须是要自然繁殖。这次大规模、多规格的放流,我们是希望这些长江鲟能成长为繁殖群种,真正做到野外群种重建。”

  此次放流也标志着《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该行动计划以长江鲟自然种群重建为核心,统筹确定了人工增殖放流、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原种保存、野化训练基地建设等行动方案。这也是农业农村部继“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发布的第三个拯救行动计划,旨在拯救长江珍稀濒危物种,建设维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编辑:夏赛赛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上合青岛峰会

  • 专题

    李克强访问印尼、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

  • 专题

    聚焦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专题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启动仪式在拉萨举行

  • 专题

    潮起海之南——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