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对“药方子” 拔掉“穷根子” 安溪六千党员干部“结穷亲”-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开对“药方子” 拔掉“穷根子” 安溪六千党员干部“结穷亲”

2018-04-21 08:17:41 中工网—《工人日报》

  开对“药方子” 拔掉“穷根子”

  安溪六千党员干部“结穷亲”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结上好亲戚,有了主心骨,脱贫致富不犯愁了。”福建省安溪县尚卿乡尤俊村村民谢水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时流露出打赢脱贫翻身仗的坚定信心。

  谢水珠是残疾人,没有固定收入,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2016年,谢家成为该乡副乡长章丽香的帮扶对象,章丽香帮他们夫妻在国公山合作社找了份工作,月收入近4000元。

  在安溪县,像谢水珠这样的贫困户,如今都结上了“新亲戚”。党员干部活跃在田间地头,把贫困户当成亲戚,为他们脱贫致富出点子、想办法。去年,安溪县脱贫任务4339人,脱贫退出4641人,脱贫任务完成率107%。

  与贫困户“结穷亲”

  安溪县在精准脱贫攻坚中,除了对无能力脱贫的贫困户实行兜底救助外,实行三级挂钩制,即县领导干部每人挂钩帮扶1个贫困村和两户贫困户,县直单位科级干部每人挂钩帮扶1户贫困户,其余贫困户由各乡镇安排乡、村两级干部挂钩帮扶。

  “组织县直单位与71个贫困村‘结对子’,发动6000多名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穷亲’。”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史思泉介绍说,2016年省、市、县下派122名干部驻村,去年底再遴选优秀干部80名,奔赴扶贫第一线,驻村指导帮扶。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帮扶党员干部进到村子、沉下身子,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口,和贫困户一起研项目、聊生产、谋致富。详细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病残情况、资金和项目需求等,帮助其制订合适的精准扶贫“菜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贫困群众寻找脱贫机遇、破解致富难题;积极为群众收集、反馈各种有利于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信息,让困难群众尽快动起来。

  在龙门镇龙狮花园安置小区鑫兴亿鞋业加工点,40名贫困人员正在加工鞋子。林玉华家是搬入安置小区的首批贫困户之一。

  2013年,一场意外火灾烧毁了房屋,让本就困难的林玉华一家“雪上加霜”。龙门镇党政班子通过调查摸底,将其一家确定为安置对象,并安排在鞋业加工点就业。

  从贫困户成为小商户,让灶坑村60多岁的村民黄淑花很有感触。黄淑花因儿子患病,家里生活艰难。2015年,挂钩干部、乡党委副书记李宗辉,为她送上两台藤铁加工机械和喷漆器,一家人开始从事藤铁加工和网上销售。如今,黄淑花家盖起了一座200平方米的加工坊。

  授人以渔,利在长远。尚卿乡是首批中国淘宝镇,电商发展基础良好。该乡将发展藤铁电商作为主要脱贫抓手,根据挂钩对象的年龄、学历、身体状况等,选择部分贫困人员参加电商培训。同时,对贫困户创办电商企业给予财税、土地、人才、金融等方面的优惠和服务。

  “去年以来, 695位县直单位科级干部共落实帮扶项目695个,协调帮扶资金209万元。”县脱贫办主任陈永春介绍说,去年,共发放产业扶贫发展资金1176万元。

  党旗引领拔穷根

  安溪县蓝田乡进德村贫困户曾秀玉因丈夫轻度残疾,一家经济来源少,是党员林坤松的帮扶对象。林坤松带领她学习淮山药种植技术,加入淮山合作社。“有了党员干部的帮助,生活越来越好了。”如今,曾秀玉全家脱了贫。

  “乡村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史思泉介绍说,该县推行“党建+产业+扶贫”模式,以茶业、家居工艺等民生产业为依托,把支部建在合作社、生产基地、企业和行业协会等产业链上,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帮带,促进脱贫致富。

  走进龙涓乡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5000多亩茶园,一片绿油油。乡党委委员林淑霞说,“乡里14名党员干部带着23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负责垫付农资,年底结账时扣除,每户年均增收1万多元。”

  “土地出租有租金,还能再参加分红。”在长坑乡山格村,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销号的陈亮江,对上月的分红情景记忆犹新。那天,山格淮山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陈主义带着财务人员,挨家挨户发钱。“最多的拿了8万多元。”陈主义说。

  安溪县还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融入平时的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到贫困村上党课谈发展,党支部带头开展精准扶贫“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带头围绕扶贫脱贫进行“承诺、践诺、评诺”,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摘“穷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据显示,全县有1.5万多名党员作出扶贫脱贫承诺,领办致富项目2.1万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由71个减少至15个,1.9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说,为实现“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帮扶目标,推行党员干部挂钩贫困户制度,这不只是输血,更重要的是密切了干群关系,既夯实了基层组织,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记者 吴铎思 吴清远)

编辑:徐林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潮起海之南——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

  • 专题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

  • 专题

    2018全国两会

  • 专题

    2018新春走基层

  • 专题

    聚焦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