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聚焦五大建设任务 补齐重大疫情防控短板(组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部委

国家发改委:聚焦五大建设任务 补齐重大疫情防控短板(组图)

2020-05-24 15:32:17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 余璐)24日上午10时,国新办就介绍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赵辰昕在回答人民网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疫情防控做出的成效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整个疫情防控所展现出来的就是中国的力量、中国的精神和中国的效率。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余璐摄。

   人民网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人民网记者 李楠楠摄。

   赵辰昕指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个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敌人,我们国家的力量空前凝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在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整个疫情防控所展现出来的就是中国的力量、中国的精神和中国的效率。中国所做出的防控疫情贡献,世界有目共睹。

   但疫情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应急救助以及应急物资储备方面还存在短板,下一步将如何补齐这些短板?

   赵辰昕谈到,目前,我国已进入到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阶段,既要总结疫情防控期间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也要清醒和实事求是地看到,在重大疫情防控的能力,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的能力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针对这些短板和弱项,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在调整优化中央预算内的投资结构,聚焦五大建设任务,争取把相关领域短板弱项尽快补好,堵上漏洞,强化弱项。

   一是重大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加快改善疾控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和水平,要争取尽快实现每个省(区、市)都有一个生物安全三级,也就是P3水平的实验室,每个地级市争取实现有一个生物安全二级,即P2水平的实验室。通过这种建设,让重大疫情快速检验检测、快速发展、快速响应的能力大大提高。

   二是重大传染病患者集中救治能力的建设。要构建重大传染病患者集中救治的体系,会支持直辖市、省会城市、规模较大的地级市建设传染病医院或者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医院的传染病区;对人口规模较少的地级市,也要请他们指定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传染病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在县城,要求结合补短板的工作,加强县级医院的建设。通过分层、分级、分类的建设,形成一个大的传染病患者的救治体系,要增强救治体系的弹性和韧性,一旦有突发的疫情发生,就能够有备无患,从容应对。

   三是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的改造升级建设。会认真考虑各个不同省份人口规模等相关的情况,支持每个省(区、市)依托当地高水平的中西医医疗机构,改造升级一到三所重大疫情的救治基地。另外,还会有机结合储备一批重症患者救治、普通患者监护,还有方舱医院设施设备等一批应急物资,这些物资平时要保证当地医院正常的需求和使用,有重大疫情发生的时候,要服从国家统一调度。

   四是重大传染病的隔离场所改造建设。要结合这次武汉方舱医院改造建设的经验,支持一些地方把大型的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展览馆、会展中心等设施,在新建、在建的项目当中充分考虑到应急的需求,对场馆设计、通风系统、后勤保障系统、上下水等通道、预留的接口都要考虑进去。同时要制定出未来一旦需要运用的预案,这样真正发生了重大疫情或者突发情况,就能够快速让这些场所转变成轻症患者救治的场所或者是隔离的场所。

   五是要做好应急物资的保障体系建设。首先,健全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要统筹国际和国内,要保障采购供应链能够安全可靠。其次,构建比较坚强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要吸引多方参与,争取形成政府的储备、企事业单位、社会的储备和家庭的储备形成合力,要劲往一处使。最后,尽快提升应急物资生产动员的能力和调运保障的能力,一旦有需要就能够快速源源不断地生产供应和补充,而且调运过程要有多方协同联动机制。

   “我觉得这五个重大建设任务非常重要,也很紧迫,国家发改委会下大力气抓紧时间争取尽快把这些任务完成好,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保障国家的安全打造坚强的屏障。”赵辰昕如是说。

编辑:王妍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专题

    聚焦2020年“中国航天日”

  • 专题

    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 专题

    抗“疫”一线党旗红

  • 专题

    工人日报e网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