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实时报实时新闻-正文
生命至上——九寨沟地震24小时6万余人成功大转移的背后
//www.workercn.cn2017-08-11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 更多

  “我是阿坝州州长,请各位司机按次序排好队,跟我走!”

  9日9时左右,四川省道301线九寨沟甲蕃藏寨旁,阿坝州州长杨克宁坐在一辆越野车上,拿着话筒向滞留的自驾游客大声喊道。

  随着喊声,一辆辆自驾游车辆有序地跟在州长车后,沿着刚刚抢通的碎石道路,小心翼翼地往松潘方向行驶。

  截至9日13时许,滞留在天堂洲际大饭店的最后一批游客被转移疏散,从天堂洲际大饭店向弓杠岭方向一带共转移疏散游客4000多名。

  距离九寨沟景区沟口仅1.5公里的喜来登国际大酒店是一个重要疏散点。记者看到,在现场工作人员指挥下,游客们有序排队,从上车到离开大约只需要5分钟。到9日下午16时左右,这里约3000名游客基本疏散完毕。

  地震发生时,正值九寨黄龙机场航班高峰时段,机场滞留飞机1架次,滞留旅客939人。机场公安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加强值班备勤,为滞留旅客送发棉被,安抚紧张情绪。至9日凌晨2时,安全运送615名游客,剩余324人转运到宾馆休息。

  根据九寨沟县旅游局的情况反馈,截至9日18时30分,滞留在漳扎镇的游客已全部疏散转移。

  一场6万余人的“大转移”顺利完成!

  科学指挥、协同作战——构筑“陆空立体”的安全疏散网络

  面对突发地震灾害,需要全力投入抢险救援,也需要科学高效的指挥调度。重灾之后,24小时内完成6万余人疏散转移,是一场科学救灾、协同作战的重大考验。

  转移,贵在迅速有效行动。

  地震发生后,四川公路、铁路、民航部门密切配合,紧急应对,从陆路到航空、从车站到机场,迅速架设起转移人员的立体安全通道。

  震后28分钟,第一架民航飞机从九黄机场起飞,当第一架从成都飞赴九寨黄龙机场的飞机满载乘客返回成都时,朝阳刚刚升起;震后67分钟,成都绕城、都汶、绵广等十余条高速公路开启救援通道;震后110分钟,第一支救援力量在平武集结向灾区挺进……

  转移,贵在科学有序疏导。

  “为了保障道路通畅,一定要管好往里进的车。”地震发生后,九寨沟县应急办主任吴剑领到了省公安厅的明确指示,要在有限的通道上从远端、中端、近端分别进行交通管控。

  “除了只出不进,我们还根据灾情实际,以‘轻重缓急’为原则,安排进入灾区的车辆。”四川省政法委书记、抗震救灾副指挥长邓勇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交通管制期间交警部门只对灾区最急需的救灾物资运送车辆放行,其他的车辆一律要为疏散游客让道。

  九寨沟县旅游发展局副局长蔡宏面对的情况更复杂:在喜来登国际大酒店,地震当晚一些游客很惊慌,许多自驾游的游客准备自行开车离开灾区。

  “当时正是凌晨,又刚刚发生地震,外地游客本来就对道路不熟悉,贸然开车离开风险更大。”蔡宏赶紧组织工作人员和交警耐心劝阻,直至交警部门通知道路安全有相应保障后,才安排自驾车的游客有序撤离。

  转移,贵在保障细致到位。

  灾区人员转移,最重要的是保持通道畅通,最担心的是后续灾害导致通道被切断。为此,当地公安和武警及时会商,部署抢通力量,一方面组织武警抢险队集结待命,一方面组织交管部门和大型施工企业调集应急抢险队伍和挖掘机、装载机等机具设备,时刻待命。

  同时,当地专门组织力量在相关铁路和公路重点路段,按照“全面拉网、不留死角”的原则对桥梁、隧道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隐患组织全面排查。

  转移,贵在全社会守望相助。

  地震发生后,民政部及时向媒体发布信息,提醒公益组织和志愿者谨慎前往,将救援通道让给专业救援力量。在灾区,现场志愿者迅速集结起来,有序为游客服务。

  为了保障交通通畅,在重要疏散省道上,除拉着警笛呼啸而过的救护车和应急通信保障、电力保障、消防车辆外,基本没有进入景区的社会车辆,遇有载有伤员的救护车辆驶往医院方向,社会车辆纷纷停车让行。

  在这场重大灾害和紧急疏散中,有一个群体被热心的网友纷纷点赞——各个团队的导游。地震发生后,灾区到处是导游呼唤寻找游客的声音,有效地制止了恐慌、稳定了情绪。一则《什么是导游?地震面前,临危不乱,旗帜高举,寻找游客,不离不弃!》的帖子,在朋友圈里刷屏。

  一场惊天动地的“大转移”,闪耀着科学的光芒、人性的光辉……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 韵动天鹅湖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