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实时报实时新闻-正文
军旅作家王树增:抗战要写给年轻人看(图)
//www.workercn.cn2015-09-01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更多

王树增。

《抗日战争》三卷封面。

张自忠。

  本周,军旅作家王树增的纪实作品《抗日战争》第三卷将正式上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介绍,在近期的上海书展期间,前两卷售出近3000册,是该出版社卖得最好的书,全国出货量已接近20万册。王树增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表示,这部书就是要写给年轻人看的,“如果我们对这段历史研究不深、了解不深,就愧对那些倒在战壕当中的前辈,愧对那段历史”。

  谈研究

  抗战史研究是薄弱环节

  继《远东朝鲜战争》《解放战争》《长征》等产生广泛影响的纪实文学作品后,军旅作家王树增六年磨一剑,写了三卷本总计180余万字的《抗日战争》。该系列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线索,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所赢得的反侵略战争胜利。

  《抗日战争》系列自上市以来,王树增辗转全国各地的报告厅、图书馆等场所开展讲座,最让他欣慰的是看到很多孩子在图书馆看他的书,“我的作品就是为孩子们和年轻人而写”。而让他忧心的也是现在年轻人不了解历史。

  王树增认为,抗日战争的研究也是当代史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近代以来我们中华民族是饱受欺凌的民族,鸦片战争之后历次异族入侵,我们基本上是以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割让领土的屈辱而结束,当然抗日战争我们胜利了,虽然过程非常艰难。如果我们对这段历史研究不深、了解不深,我们愧对那些倒在战壕当中的前辈,愧对那段历史”。

  全面讲述抗战史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我们过去对抗战史的研究过于狭隘,这种狭隘是我们愧对我们先人的,抗战胜利是付出了3000多万人的生命,我们数百万的中国官兵倒在战场上,你要知道中国官兵大部分都是农民子弟,每一个官兵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我们这块土地承担了太多的血和泪,所以我们再用狭隘的党派观点来诉说历史的话,我们对不起这块土地,也对不起我们的前辈”。在王树增看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曲解及忽视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解释这场战争。

  谈战场

  正面战场 不能简单用节节败退形容

  前段时间,王树增参与审查了一个历史片,他提出,“在比例上可以拿捏,但是不能残缺。正面战场的那些重大战役不能残缺,残缺就解释不了战争进程”。在正面战场涌现了很多英雄好汉,包括吴淞会战的八百壮士等。对于正面战场的溃败,王树增认为,除了武器装备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现代战争的概念”。

  王树增说:“步炮协同、空地协同,这是最基本的现代战争的理念,我们那个时候没有。所以在正面战场巨大的战役当中经常是近在咫尺,按兵不动,见死不救,这种情况很多。如果完全归结于地方军阀部队的私心,那说得就有点过分。最主要的是他根本就不懂大兵团作战是联合作战的概念,我们的军队过去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正面战场大兵团作战怎么打胜仗?这个不可能。”

  王树增认为,谈到正面战争时不能简单地用“节节败退”来形容,在上海、长沙等地的大会战对日本的国力和军力消耗非常大。另外,也要分清国民党内部的三个派别,投降派、中间派和主战派。“投降派或妥协派以汪精卫为代表,他成了日本人的傀儡,永远地钉在了民族的耻辱柱上。中间派,它自己有一个俱乐部,叫灰色俱乐部,包括一些国民党的高官、军事将领。还有主战派,如果没有国民党内部主战派的顽强支撑,结束不了战争”。

  敌后战场 整个敌后是一个大的战略

  “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的作用,也没有办法结束战争。我到台湾收集史料,其中看到一本很厚的档案,叫《中共破坏抗战真相》。我说,我告诉你,凭你们这个狭隘的心,你们成不了大事。我试问你一句,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的存在,你们正面战场什么样的你们能够想象吗?”在书中,王树增专门写了一章《日军没有后方》,来说明日军在占领区的薄弱和敌后战场的战略意义。

  王树增根据史料计算过,八年抗战期间敌后作战的战斗大概十多万次,“我们不能把敌后的战役规模和长沙会战相比,我们的拿手好戏就是游击战和山地战,不可能和百万军队厮杀,两种战争的样式,不能那么比。”王树增认为,可以把整个敌后作战看成一个大的战略行为,“敌后战场多么残酷是我们很难想象的,没有军饷,没有弹药,如果你有100多万军队,光每天吃饭要吃多少,谁养活,子弹从哪里来,我们也没有工业能力,我们也不是执政党,我们没有国家资源,可见其艰苦程度”。

  王树增说,“我们对血和命的评价要格外谨慎,他们的命不是为了自己挣钱,是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和尊严,我们要怀着十二万分的敬畏去体谅他们,宽容他们,理解他们。因此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形成了中国战场的独特风景。从前没有这样一个战争的局面,在一个大的战场上分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只有中国才有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 韵动天鹅湖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