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实时报实时新闻-正文
胜利回响:挺进江北
//www.workercn.cn2015-08-12来源: 央广网
分享到: 更多

  导读:大型系列报道《抗战历史公开课——胜利回响》,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旋律,从波澜壮阔的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精选70个富有代表性、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战役和抗战名将,邀请著名军史学家、国防大学徐焰少将深情讲述,回顾历史瞬间。通过重温抗战历史,给国内外受众以全新的时代启迪。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除了举世闻名的八路军之外,还有一支新四军。 1938年5月,新四军各支队开始了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但是,新四军挺进华中却不如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那样顺利,这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新四军的兵力在1939年初只发展2.5万人,武器弹药又很缺乏,日军、伪军兵力都在10万人以上,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装备上都相差悬殊。第二,从地理位置看,华中地区交通发达,水网密布,无山少险,便于日军运动,新四军不像八路军那样能在各山区建立根据地,华中日军的占领区位于长江两岸,地域较窄,没有华北敌后那样广阔的回旋空间,对新四军机动游击和发展力量都很不利。新四军的侧后又都是国民党军,从这些以“友军”相称的部队那里不仅得不到补充,还时时有被暗算的可能。 

  当时在长江下游的两岸地区形成了日、伪、蒋、共四方部队犬牙交错驻扎和活动的复杂局面。1939年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前往安徽南部云岭的新四军军部,将新四军应该实行和活动方针概括为: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有阵地。这一方针的核心是向长江以北发展,在那里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根据地。他提出的原则是:哪个地方空虚,我们就向哪个地方发展;哪个地方危险,我们就到哪个地方去创造新的活动地区;哪个地方只有敌人伪军,友党友军较不注意,没有去活动,我们就向哪里发展。这样可以减少磨擦,利于抗战。

  1939年秋,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从延安赶到豫西,担负起指挥发展华中的任务。1940年,新四军江南部队以主力向长江以北发展,在江苏中部北部和安徽中部建立了广阔的根据地,这样终于完成了发展华中的任务,成为在南方敌后进行游击战的主力。

  到1940年底,新四军已发展到10万人。这样,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从陕甘宁直达长江北岸,华北、华中在战略上已连成一片,形成人口达1亿的战略区,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940年夏天和秋天,国共在华中关系已经很紧张,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项英还在坚持皖南还是北撤江北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军部滞留在皖南。1941年1月,项英率军部向北转移时,又走了错误路线,落入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军部9000余人除一部2000余人成功突围外,其余人员大部壮烈牺牲,少数被俘。叶挺在前去同国民党军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在突围后被反动分子所杀。

  皖南事变的发生震惊中外,中共在全国各地大多数党员和部队指战员请求中央停止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军事反击。但中共中央为了坚持抗战,反对分裂,决定“政治上采取猛烈攻势,而在军事上暂时还只能取守势”。例如在所有的公开文件中,均只指责皖南事变是日寇与亲日派的阴谋,而不明指蒋介石。同时,中共中央军委又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重新成立,陇海路以南的彭雪枫、黄克诚两支八路军部队也编入了新四军序列,这样新四军兵力达到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共13万人,仍然是在华中坚持抗战的一支劲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 韵动天鹅湖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