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实时报实时新闻-正文
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 中国与奥林匹克第三次“握手”(图)
//www.workercn.cn2015-08-0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7月31日,北京市民欢庆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  本报记者 雷声摄

  7月31日,张家口崇礼县居民聚集在广场上庆祝申冬奥成功。  本报记者 杨柳摄

  7月31日,北京延庆县群众在八达岭长城上挥舞红旗,欢呼申冬奥成功。  本报记者 贺勇摄

  2015年7月31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会展中心,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手中的信封,成为人们目光的焦点。

  “北京”,当巴赫轻声读出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的一刻,整个会场瞬间沸腾……

  对北京和张家口来说,历时635天的申办圆满完成,今后长达7年的筹办踏上征程。

  短短十几年时间,在现代奥林匹克成长的年轮里,已有3次深深刻下中国印记。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北京获得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7年后,北京为世界呈现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2010年2月10日,温哥华,南京获得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举办权;4年后,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离开南京时动情地说:“当初选择南京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如今,经典一幕再度上演,中国与奥林匹克盛事第三次“握手”。

  这样的场景弥足珍贵,这样的“握手”意味深长。

  我们为什么申冬奥?

  【2013年11月—2014年2月】突如其来的申办消息,曾出乎很多人意料。中国已成功申办过夏奥会、青奥会,为何还要申办冬奥会?为何是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而不是东北城市申办?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疑问慢慢解开

  “我们赢了!”守在家中的电视机前等到激动人心的一幕,老陈一家发出由衷的欢呼。身为“老北京”,他们7年前第一次感受家门口的奥运会,没想到有机会再当东道主。“先后举办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城市,北京可是唯一一个。”老陈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同一时刻,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在吉隆坡会展中心走过混合采访区,激动得连称“来之不易”。“历届冬奥城市中,还没有联合申办的先例,我们成功了!”

  几度峰回路转,多少跌宕起伏,本次申冬奥一路走来并不平坦——

  2013年11月3日,中国奥委会正式致函国际奥委会,提名北京市、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

  竞选对手逐一曝光之后,北京、张家口的申办前景变得更加模糊——

  2013年11月14日,在国际奥委会规定的最后申办日期,宣布申办的城市分别是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乌克兰的利沃夫、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挪威的奥斯陆,波兰的克拉科夫和亚斯那、中国的北京和张家口均是联合申办。

  由于2018年冬奥会落户韩国平昌,几个欧洲国家无疑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尤其是挪威、瑞典,冬季运动发达、场馆设施完善、冰雪运动底蕴深厚,被视为“竞选热门”。相比之下,我国冬季项目整体水平不高,北京、张家口又从未举办过冬季运动会。这样的“不利”因素,一度成为很多人眼中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的“短板”。

  如果囿于冰雪一隅,人们自然会有申办前景不明为何仍执着向前的疑问;或许只有站在时代前沿,人们才能看清申冬奥之于当下中国的特殊意义。

  1991年,我们开始第一次申奥。刚刚举办过亚运会的中国,迫切渴望展示自身形象、加强对外交往、融入国际社会。这也正如当时北京申奥口号所描述的“开放的中国盼奥运”。

  1998年,我们开始第二次申奥。首次申奥失利使得这次申奥更加有的放矢,而中国国力的提升与北京城市的发展更是举世公认,至于一个民族期待百年的奥运梦,此时正是圆梦的最佳节点。

  2002年,我们开始第三次申奥。在北京取得2008年夏奥会举办权半年后,“冰城”哈尔滨提出申办2010年冬奥会的申请。但综合条件的相对欠缺,使哈尔滨未能入选4个正式候选城市之列。

  2008年,我们开始第四次申奥。借2005年获得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举办权的东风,哈尔滨选择申办首届冬季青年奥运会。雪上设施的差距使得哈尔滨再次未能入围最后的“决赛”,但申奥的过程对冬季运动的拉动是不言而喻的。

  2009年,我们开始第五次申奥。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奥运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也让更多城市看到奥运盛会的综合效应。南京选择申办青奥会,谋求的是拉动城市建设与现代文明同步提升。

  时至2013年,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顶级赛事纷至沓来成为常态。办赛实力的提升,往往与话语权提升相伴。在奥林匹克的舞台,中国已从单纯的追随者成长为必不可少的参与者与合作者,其诉求也从“渴望被承认”逐步过渡到“自信展示风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奥委会提出申办2022年冬奥会,而2022年恰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时间节点,藉此提振民族精神、展示中国风貌,可谓水到渠成、顺势而为。

  以此为参照,曾经的疑问一个个解开,“申冬奥价值”日渐轮廓清晰——

  冰雪运动需求井喷是基础。群众健身习惯的培育,激发出民间的“冰雪热”。目前,全国拥有500多个滑雪场,100多万青少年经常参加滑冰运动,去年仅到张家口滑雪的人数就增长了20%。举办冬奥会,将直接带动冰雪场地建设及设施供给,这为满足群众需求提供了难得机遇。

  助推3亿人上冰雪是目标。我国冬季项目很少在山海关内开展,索契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八成运动员来自黑龙江和吉林。选在山海关内举办冬奥会,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效应。扩大冬季项目参与基数,对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具有“双重助推”作用。

  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是深意。近几年,北京接连遭遇雾霾天气,交通拥堵、人口压力与日俱增;河北则受制于资源与政策,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相对落后。这些积重难返的“硬骨头”,随着申冬奥嵌入“京津冀一体化”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撬动杠杆。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 韵动天鹅湖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