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工会界委员:职业资格认证不应成为“特权”

政协工会界委员:职业资格认证不应成为“特权”

2014-03-12 05:51:59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手机看新闻

    强调实操性的技工培养不能“单打独斗”,从顶层设计上整合现有培训资源迫在眉睫——

职业资格认证不应成为“特权”

  中工网北京3月11日电 (记者郑莉 邹倜然)“职工技能培训靠任何一方单打独斗都是不行的。”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周中枢委员谋划着“技工大国”的实现路径:财政部门出资金,人社部门出标准,工会和企业提供“订单式”实训……“现有培训资源已经很丰富,关键看怎么整合,如何利用。”

  全国总工会经审会主任李守镇委员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十分明显。包括政府、社会、企业教育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互对接、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校企合作、按需施教、定向培训机制有待建立完善;企业教育培训资源严重不均衡,非公企业拥有88.1%的职工,但对职业教育不积极,制度、条件比较落后。

  “各级工会有400多所职工院校,但优势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中国农林水利工会主席盛明富委员还注意到,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的职工教育培训尚未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特别是工会系统中相当一部分职工学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农民工培训基地,因缺乏国家职业资格认定资质,直接影响了职工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这是代表委员们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建议由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全国总工会等有关部委组成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领导机构,共同实施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李守镇委员建议,从顶层设计搭建政府、社会、工会、企业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合作平台。

  “以制造业立国的德国,就实现了‘政府+企业+社会’的职业教育模式。”周中枢委员告诉记者,国有大中型企业通常具备完善的教育培训场所、系统的师资力量,有足够的能力在本单位、本行业、本地区的各类岗前、在岗和转岗培训中提供“对口”教育。

  “国企应当在技能培训中发挥‘龙头’作用,也希望财政能对企业给予适当补偿,鼓励企业多为社会培养人才。”周中枢委员说。

  对此,李守镇委员建议,应对接企业的用工需求,增强政府、企业、学校及社会各方在职业教育培训过程中的联动、互补,使职业技能培训更有针对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职业资格认证不应成为‘特权’。”多位代表委员们认为,无论是工会等社会职业院校还是企业的实训基地,都应当被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给予一定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并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资质,使之成为国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补充。“毕竟,职工技能培训是一项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各方携手共同给力。”

编辑:张天一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中国日报网 | 国际在线 | 中国青年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西藏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新闻网 | 光明网 | 党建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